(原標題:暗戰(zhàn)背后 諜影重重)
西安大學生赴臺灣交流期間落入間諜設的圈套,提供情報接受調查。閻良軍工單位職工想在網(wǎng)上找“美女”,卻遇到臺灣間諜被套出多項涉密信息。
案例1
赴臺被策反
西安研究生與臺灣間諜簽下“承諾書”
一名成績優(yōu)異的研究生,在學校安排下赴臺灣交流期間被臺灣間諜策反,其本人因為給臺灣間諜提供情報接受調查,同時也失去了不錯的工作。
遇見“大陸新娘”后
逐漸落入圈套
1987年出生的徐飛(化名)是陜西西安人,父母都是某軍工單位的職工。2006年,徐飛考上西安某重點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后又考上該大學材料物理化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他在大學期間成績優(yōu)異,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
因在校表現(xiàn)突出,2012年9月,學校批準徐飛參加了該大學與臺灣某大學的文化交流活動,為期4個月。2012年9月7日,徐飛乘機從西安出境抵達臺灣。到臺灣后,徐飛與大陸其他3名交換生同住一間宿舍,課余時間他們經常到臺灣各地游玩。
2012年10月初,一次課外活動中,一名自稱從大陸嫁到臺灣的女子主動和他搭訕,徐飛沒想到,這其實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邂逅”。
據(jù)徐飛回憶,當時該女子主動找他們攀談,詢問他們是否是大陸來的學生。女子自稱是四川人,五六年前嫁到臺灣,說她剛來臺灣時很不適應,感覺很孤獨,幸好她認識了一名從事兩岸文化交流工作的記者。這位記者很照顧她,經常幫助她,并且對大陸文化非常感興趣,經常要采訪來自大陸的人,她希望能把這位記者介紹給他們做一次采訪。交流中,該女子詳細詢問了徐飛學校、舍友等情況,并稱約見記者時可以讓其他3名舍友一起來。
徐飛表示,到達臺灣后,他非常想與當?shù)貙W生多接觸,除了交些朋友也想具體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但經過接觸,他發(fā)現(xiàn)當?shù)貙W生對大陸來的學生很排斥,因此當他遇見“大陸老鄉(xiāng)”時,感覺格外親切。
辦案人員表示,從徐飛遇見那名四川女子開始,他就已經逐漸落入臺灣間諜的圈套,該女子其實是臺灣間諜布置的外圍人員,專門幫間諜機構尋找大陸來的學生,然后通過“大陸老鄉(xiāng)”的關系親近拉攏,而所謂的記者就是臺灣間諜人員。
臺灣間諜冒充記者與學生拉近關系
幾天后,通過四川女子的牽線,徐飛與另外3名舍友一起見到了這名記者。
該男子30多歲,臺灣人,名片上顯示他叫翁哲毅,是海峽兩岸文化促進會的研究員。翁哲毅稱,他主要從事兩岸文化交流方面的采訪及撰稿工作,當時正在做赴臺交換生在臺灣生活的有關課題,希望徐飛4人能接受他的采訪。徐飛和舍友沒覺得有什么不妥,便答應了。
吃飯過程中,翁哲毅詳細詢問了徐飛及其舍友的個人、家庭情況、今后工作意向等問題。飯后,翁哲毅與徐飛4人互留了聯(lián)系方式,并告知如果他們接受采訪的話可以獲得一定的報酬。從那以后,翁哲毅多次與徐飛4人見面吃飯、網(wǎng)上聊天,互相之間也越來越熟識。
2012年11月初,翁哲毅以采訪需要為由獲得徐飛4人的個人簡歷。據(jù)徐飛回憶,在與翁哲毅交流中,他多次詢問自己的家庭情況以及父母工作的某軍工單位的詳細情況,主要包括工廠的位置、生產哪些軍用品等問題,當時他并沒太在意這些,都如實回答了。
2012年12月初,翁哲毅以了解大陸學術文化為由,向徐飛等4人索要一些論文。當時徐飛給對方提供了四五篇網(wǎng)上下載的關于泡沫水泥制備方面的論文,其他3人也都給翁哲毅發(fā)送了一些論文。第二天,翁哲毅給徐飛打電話稱要看更多的論文,并從徐飛的電腦上拷走20多篇,這些論文大多都是從網(wǎng)上下載的。
之后,翁哲毅還提出希望徐飛4人回大陸后,能幫他購買一些關于政治方面的書刊,把書刊掃描成電子版發(fā)送給他就行。隨后,翁哲毅要了徐飛等人的賬號,稱以后方便付買書的錢。
徐飛表示,翁哲毅和他接觸期間非常體貼。他喜歡打籃球,對方就陪他打,但他明顯感覺到對方平時不太打籃球。另外,他想品嘗臺灣小吃,對方就帶他去吃各種小吃,基本上只要他喜歡的事情,對方都會陪著去。
辦案人員表示,翁哲毅的名字和身份都可能是假的,他通過“兩岸文化研究員”的身份打消赴臺學生的顧慮,以便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與學生持續(xù)接觸、的理由。在這期間,翁哲毅還曾專門請徐飛4人到其家中做客,介紹他的弟弟給徐飛4人認識,這些行為都是掩蓋其間諜身份的障眼法,都是為籠絡關系。
與間諜機構上級會面
進而履行參諜手續(xù)
2013年1月初,就在徐飛即將離開臺灣前,翁哲毅單獨約了徐飛吃飯,并提出讓徐飛回到大陸后幫其搜集一些某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其中包括《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等公開發(fā)行的期刊,并表示只要幫其搜集這些期刊,就會付相應的報酬。徐飛答應后,翁哲毅將徐飛帶到一家溫泉酒店,并拿出兩份文件,其中一份是“愿意為海峽兩岸關系促進會服務的承諾書”,承諾書的大概內容是徐飛自愿為“促進會”搜集某大學出版的學術期刊,以及關于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建設、農林、醫(yī)療等方面的資料,搜集資料有相應報酬,并且已經收取5000元新臺幣用于購買設備。另外一份是保密協(xié)議,大概內容為徐飛經過培訓,已經掌握資料傳遞的方法,并對搜集資料的事情以及傳輸資料的方法保密。翁哲毅要求徐飛親手將文件的內容抄下來,并簽上假名以保護自己。
徐飛簽完兩份文件后,翁哲毅當場付給他5000元新臺幣,并給徐飛開了一間豪華客房,在客房中教給徐飛如何使用加密壓縮軟件、如何傳輸資料等問題,并稱用這種方式傳資料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和攔截。之后雙方約定了傳輸資料的時間、辦法等問題。
當日中午,翁哲毅還安排了徐飛與其上級黃某見面,黃某在了解徐飛身份信息以及得知其愿意幫忙搜集資料后便離開,并給徐飛留下1萬元新臺幣“見面禮”。
辦案人員表示,翁哲毅讓徐飛簽署文件、安排徐飛與其上級會面其實是要在徐飛在離開臺灣之前完成參與間諜活動的手續(xù),徐飛簽署的文件可能成為其被要挾的證據(jù),黃某給徐飛留下1萬元新臺幣“見面禮”是為了讓徐飛覺得干這個活賺錢很容易。事實上,翁哲毅要求徐飛搜集的刊物并沒有什么情報價值,但他故意布置這種簡單的任務,就是為了讓徐飛放松警惕,邁出“第一步”,為以后逐步深入發(fā)展打下基礎。
寫“無合作關系聲明”
打消學生顧慮
在溫泉酒店住宿的當晚,徐飛對翁哲毅和黃某起了疑心,感覺簽訂那兩份協(xié)議有些不妥,便向翁哲毅表示希望將協(xié)議要回來。次日,翁哲毅又帶徐飛與黃某見面,黃某安撫了徐飛,表示協(xié)議可以不上交,但仍會按協(xié)議給徐飛支付相關報酬。另外,黃某還提出讓徐飛回西安后購買一張“黑手機卡”用于與翁哲毅聯(lián)系。
飯后,翁哲毅將徐飛送回學校后表示,他需要拿“承諾書”回去報賬用,但將已經撕碎的“保密協(xié)議”交還給了徐飛。為了打消徐飛的顧慮,翁哲毅還指導徐飛寫了一份“無合作關系聲明”。聲明的主要內容為,徐飛在臺灣交流期間所簽署的幫助臺灣任何機構搜集有關資料的協(xié)議終止,在臺灣期間與該機構無任何合作關系。翁哲毅告訴他有這份聲明在身上,如果以后出了事,可以證明他沒有幫任何人搜集過資料,必要時可以起到保護他的作用。隨后,翁哲毅在徐飛離開臺灣前,幫徐飛購買了臺灣特產郵寄回西安,并又給了徐飛2萬元新臺幣。
回到西安后,徐飛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在給翁哲毅發(fā)送完一次資料后,便和對方中斷了聯(lián)系。但隨后,國家安全機關偵查人員找到了他。
辦案人員表示,赴臺的交換生是臺灣間諜機構發(fā)展的重點群體之一。無論是“大陸新娘”還是“記者”,其實他們的真面目都是臺灣間諜,他們之所以以這樣的面孔出現(xiàn),無非就是拉近與交換生的距離,讓交換生從內心解除防備。表面上看,徐飛先期提供給對方的資料價值并不高,但臺灣間諜機關對這些大陸交換生采取的是“放長線釣大魚”的策反策略,他們更看重的是這些交換生的家庭背景和就業(yè)去向,以便將來暗中培養(yǎng),并以高額酬金和脅迫手段軟硬兼施,要求其長期為臺灣間諜人員服務。一旦這些被策反的交換生畢業(yè)后進入一些具備較高情報價值的涉密單位,獲得一定的職位或者更多的知密范圍,間諜人員就會提出更多或更高的要求,那對國家安全的危害將難以估量。
>>警示
赴臺交換生成為臺灣間諜重點發(fā)展群體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速發(fā)展,臺灣間諜開始通過網(wǎng)絡發(fā)送釣魚郵件、微信交友等手段,引誘、拉攏黨政軍以及科研院所工作人員等特殊群體,達到為其搜集、秘密傳遞重要資料的目的。
辦案人員表示,近年來,兩岸文化交流尤其是兩岸高校之間的互相交流越來越多,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比較容易相信別人,大陸赴臺的交換生成為臺灣間諜組織的重點發(fā)展群體之一。
辦案人員提醒廣大赴臺交流的大學生,如果遇到當?shù)厝艘笏鸭箨戀Y料,并以秘密手段傳輸時,就應該加以防范,以免陷入臺灣間諜人員的圈套。另外,有兩岸交流關系的高校也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防范意識的培養(yǎng)。
國家安全機關提醒廣大市民,從事敏感涉密的工作人員要加強個人保密意識,如公民和組織發(fā)現(xiàn)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線索,請撥打國家安全機關舉報電話12339。
案例2
危險的邂逅
附近的“妹子”原是千里之外的臺灣間諜
原想在網(wǎng)上找個“美女”,卻遇到臺灣間諜,并在對方的引誘下泄露了涉密信息。
單位附近添加“美女網(wǎng)友”
對方很崇拜他的工作
1971年出生的周偉(化名)是陜西閻良某軍工單位職工,負責一些軍用裝備的裝配工作,案發(fā)前已經在該單位工作了20多年。
2015年8月中旬的一個周六,周偉到單位加班,中午休息時覺得無聊,便用微信搜索“附近的人”,發(fā)現(xiàn)附近200米左右有一名名為“羽晴”的女網(wǎng)友,微信頭像很漂亮,周偉以為是工廠里的同事便添加了對方,并和對方聊天。羽晴稱,她是廈門人,今年28歲,當時正在閻良出差做市場調研,兩三天后就會回福建。
第一次聊天期間,羽晴詢問周偉的姓名、工作單位、具體崗位等信息,周偉如實回答了對方。得知周偉的工作內容后,羽晴表現(xiàn)得很崇拜,也很感興趣,便進一步詢問當時周偉正在做什么工作。周偉感覺到自己的工作好像非常吸引對方,出于炫耀,便告訴對方自己正在從事飛機某部件的裝配工作,對方提出想看看他的工作場景,周偉便拍了一張某部件的照片發(fā)送給對方。對方表示對周偉的工作很贊許,這讓他心里非常受用。
周偉表示,羽晴自稱未婚,他與羽晴聯(lián)系主要是看對方照片很漂亮,想和她交個朋友,對方表現(xiàn)出對他工作很崇拜,讓他覺得自己的工作可能會成為吸引對方的籌碼,便毫無防備地告訴了對方自己的工作內容。
多次詳細詢問軍用裝備相關信息
從那以后,周偉經常會和羽晴聊天,偶爾還會發(fā)一些例如“我喜歡你”、“想娶你”等曖昧的信息。
兩人的部分微信聊天記錄顯示,每次周偉發(fā)送曖昧信息時,羽晴均會很有技巧地敷衍,并很快將話題引向周偉的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交流,周偉發(fā)現(xiàn)對方對其個人好像并不是太感興趣,反而一直詢問他工作方面的事情,懷疑對方像間諜人員,跟自己聊天好像有特殊的目的,于是周偉將羽晴從微信好友中刪除??蛇^了幾天,羽晴又主動添加周偉。周偉質疑對方是間諜,羽晴表示她不是間諜,她只是對周偉的工作很感興趣,他們聊的內容根本沒有什么價值。在羽晴的安撫下,周偉再次相信了對方,雙方再次建立起了聯(lián)系。
2015年9月,周偉被臨時抽調對某軍用飛機進行改裝工作期間,羽晴多次聯(lián)系周偉并詢問該飛機的數(shù)量、新老型號的區(qū)別、裝備變化等信息,周偉都如實地告訴了對方。同年9月底、10月初,羽晴還詢問了其他機型的數(shù)量、裝配等信息,周偉也都告訴了對方。
辦案人員表示,周偉知道他的工作是涉密的,羽晴過度關注其工作內容以及頻繁追問軍事設備的具體信息,讓周偉對羽晴的身份產生了懷疑,但羽晴堅持自己是做市場調研工作的,周偉在對方的誘惑下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就是與對方隨便聊聊天,應該不會泄密,便逐漸放松了警惕。
聊天中被套取信息11條
其中4條是秘密級
2015年10月,周偉被國家安全部門控制。國家安全部門發(fā)現(xiàn),周偉在與羽晴聊天過程中,共涉及軍用飛機生產、裝備信息11條,經相關單位進行密級鑒定,其中4條信息被確定為秘密級。
一次不經意的網(wǎng)上交友,最終給國家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周偉所在單位決定,與周偉解除勞動合同,并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另外,國家安全部門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對周偉進行刑事拘留,周偉也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
>>警示
通過虛擬定位
圍繞軍工單位布設“附近的人”
辦案人員表示,周偉通過“附近的人”添加的女網(wǎng)友根本就是子虛烏有,與他聊天的實際上是遠隔千里之外的臺灣間諜人員。近年來,臺灣間諜通過技術手段將自己的微信、QQ號碼的位置虛擬定位到我軍工科研單位、重要軍事目標周邊,通過微信“搖一搖”“附近的人”、網(wǎng)上交友征婚等方式,吸引我目標單位內部人員建立聯(lián)系,利用女色誘惑,噓寒問暖,施以小恩小惠來拉近關系,在聊天中套取我軍事機密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