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壽宮航拍圖。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收藏。
宋詞、宋瓷,點茶、焚香,是宋韻;德壽重華、勾欄瓦舍,繁華與風雅,也是宋韻。
對于杭州這座古都而言,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積淀和傳承,宋韻已形成一種“基因”,融化為城市精神和生活美學,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
在上城區(qū),那些宋人們用過的物件、生活過的痕跡、凝聚起的人文氣韻,濃縮成為“宋韻文化·南宋皇城”的“浙江文化標識”。如今,我們從德壽宮門起,穿過大馬弄,走入大井巷,止于環(huán)翠樓,感受皇城與煙火的“雙面繡”,觸摸杭州城里“風雅處處是平?!钡乃雾嶏L華。當我們探尋這些往事時,亦如彼此觀照。
宋韻,就在那里。
一座館:德壽宮,基于博物館,不止博物館
了解一座城市,從參觀城市的博物館開始;了解宋韻,要從德壽宮起步。
立于臺階下,仰望德壽宮宮門那一刻起,“對話”就已經(jīng)開啟——千年前,重重宮門后是神秘的南宋皇室;千年后,以德壽宮為代表的宋韻文化可觀、可感、可體驗。
“來德壽宮看什么?我認為有三大亮點:一是宋式建筑,二是遺址保護,三是現(xiàn)代化展示手段?!钡聣蹖m遺址博物館館長周佶介紹。
“讓文物回到土里,也是最好的保護?!比虆⑴c德壽宮遺址開發(fā)與保護的上城區(qū)文化特派員潘守衛(wèi)介紹,針對磚、石、土、木等不同材質的遺跡,德壽宮遺址博物館綜合采用了“防水+黑屋+控溫控濕”相結合的新技術,強調物理保護為先。4500平方米的露天遺址展示,在南方潮濕地區(qū)實屬罕見。
德壽宮的瑰寶大多都已深埋地下,但要讓現(xiàn)代人真切感知宋韻,地面上的實體物理空間仍必不可少。
各方專家細心考據(jù),結合德壽宮出土的建筑構件,以現(xiàn)存南宋皇家建筑遺址、留存宋代木構建筑為實物參考,結合南宋初期繪畫、宋代建筑古籍《營造法式》以及江浙南宋時期建筑實例,盡可能原汁原味地復原宋代宮廷建筑原貌。比如,宮門設計借鑒了蕭照《中興瑞應圖》中的“斷砌造”形式,格子門窗參考了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主殿正脊上的一對鴟吻樣式,則是根據(jù)《瑞鶴圖》等宋畫及相關資料,前前后后修改了幾十個來回。
一磚一瓦地復原,每一個細節(jié)都精心推敲,德壽宮內步步都是匠心。
除了實物還原,數(shù)字影像亦未缺位。
走進重華殿正殿,隨著背景音樂響起,四壁的柱石在裸眼3D的視覺效果下“生長變化”,逐漸還原出整個大殿的建造過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遺址空間里打造了10余處數(shù)字化“打卡點”,用3D互動裝置、動態(tài)長卷、數(shù)字投影、AR增強現(xiàn)實和VR虛擬現(xiàn)實等技術,實現(xiàn)漫步一日、盡享千年。
拂去歷史的塵埃,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在過去的兩年里,通過精心策劃豐富展覽,賦予了南宋遺存鮮活的生命力。
“‘最宋韻、多樣化、有意思’的德壽宮品牌,是我們目前希望呈現(xiàn)給公眾的?!敝苜ソ榻B,“比如可以喝的宋畫咖啡,以《瑞鶴圖》《千里江山圖》《聽琴圖》入畫,一度成為最火文創(chuàng)衍生品,引發(fā)觀眾排隊打卡熱潮?!?/p>
“德壽宮作為浙江宋韻文化展示窗口,充分發(fā)揮著文化地標效應。這就要求德壽宮立足博物館的同時,跳出博物館、發(fā)展博物館?!钡聣蹖m于2022年11月開館,至今已接待游客超過200萬人次,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粉絲超過80萬,達到了超億級的網(wǎng)絡曝光量。
從特色光影秀到阿瑪尼香氛展、香奈兒年度大秀,從“德壽尋SONG記”主題研學到“l(fā)ive house”現(xiàn)場樂隊演出,數(shù)字與歷史完美融合,古典與時尚深度碰撞,“我們不斷在進行小而精的嘗試,探索博物館的無限可能?!敝苜フf。
德壽宮的傳奇故事,仍在繼續(xù)。
一條路:皇城與煙火的“雙面繡”
從察院前巷路口往南,一直到嚴官巷南宋遺址陳列館,一段仿宋代屏風設計的灰色墻體映入眼簾,這種風格在《營造法式》中被稱作“格子門”。
這道墻,隔開了南北向的中山南路與中河高架;也成就了這個城市“雙面繡”般的景致——墻外是繁忙的高架以及莊嚴的德壽宮,墻內則是煙火升騰的坊巷生活,一個充滿市井風情時代。
老奶奶杭菜、蔣師傅的酥魚、張師傅的羊肉、阿甘的黑魚片……時鮮蔬菜、南北干貨、山珍海味,“大馬弄里不喂馬,來來往往養(yǎng)眾生”。
大馬弄,因南宋馬軍司設此,故名。巷頭牌樓上對聯(lián)龍飛鳳舞:“北駕南艤迎天下客?山珍海味上舌尖來”,道出這條小巷的靈魂。
南起察院前巷,北抵城隍牌樓巷,這條長230米、寬5米左右的小弄堂內,濃縮了一座城市的煙火。杭州的二十三坊巷,就在這里。
“二十三坊巷提升改造,首要原則就是——盡可能減少干預,甚至不干預?!弊鳛槲幕嘏蓡T,潘守衛(wèi)在協(xié)助街道提升坊巷文化韻味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一邊是老百姓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一邊是坊巷煙火氣質保留原汁原味,如何做好平衡,是一道必解的難題。
“曉霞舉處已軒軒,不厭登臨笑語喧。樓閣矗天山擁寺,百年香火達晨昏。”因清代杭州文人吳敬湘詩句而得名的曉霞弄,作為二十三坊巷文化提升的樣板和先期試點,已經(jīng)完成改造提升?!皶韵汲筷亍钡木坝^重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德壽宮的皇家氣派是韻味,二十三坊巷文化亦是韻味,韻味四下流散,這才是老底子生活的真實標本。
一個圈:打造“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采訪那天,珎伝嵐廬森林古慧美術館的主理人方晰,正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春花古巷”藝術展而忙碌。這也是上城區(qū)“沒有圍墻的博物館”項目的活動品牌“來清河坊品老房子的故事”2025年揭幕之作,隨后,覆蓋春夏秋冬的古巷文博之旅將徐徐展開。
在恭世展廳,方晰給我們介紹了正在展出的陳列品:幾百年前的官帽椅、黃國軍老師手工的青花柴窯、乾隆繁花古彩系列搖鈴尊以及系列作品……
“藏品、藝術品高于生活,但可以和生活更近,情境之中我們生動學習古老的智慧?!眲?chuàng)始人方晰三年前懷著理想來到杭州,花了一年時間找到符合“氣韻”的房子,又把老房子打造成了理想中的樣子,細節(jié)豐盈,美學生動,珎伝嵐廬森林古慧美術館就此誕生。
創(chuàng)始人方晰與館長紀鵬走過全球各式各樣的美景,甚至可以找到與西湖媲美的湖泊,“但是我們沒有見過在大城市市中心還有這么一片古樹森林,這里有中國古老的智慧,關于傳統(tǒng)文化和東方藝術的宋時美學巔峰留下的印記,這是絕無僅有的。”于是,他們留在杭州,志篤心堅踐行夢想。
“前兩年特別難,但是上城區(qū)的文旅部門和街道、社區(qū)給了我們很多扶持,撐下來了、活下去了,所有的東西都會對未來有所滋養(yǎng)。猶如好種子得遇良壤,終會花開結實。”方晰說。
除了珎伝嵐廬森林古慧美術館的“春花古慧”展,一本堂鐵文化藝術館“鐵骨生花”展、江南錫器博物館的“鬢邊花事”歷代頭飾展、此時藝術空間的“此時有美”花道裝置展,都以“春花”為媒,串聯(lián)歷史、藝術與自然,為游客呈現(xiàn)一場可漫步、可觸摸、可體驗的宋韻春日之旅。
此時藝術空間主理人劉巖,也帶著“理想主義”選擇留在了大井巷。在百年青磚建筑內,當代花藝師以竹編、陶器等傳統(tǒng)器皿創(chuàng)作互動裝置,游客可參與插花、拓印等活動,感受“與街坊共美”的鄰里溫情、觸摸傳統(tǒng)美學新表達。
“一部杭州史,半部在上城?!鄙铣菂^(qū)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文物局)副局長陳歡介紹,“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品牌項目是上城區(qū)解碼、激活宋韻文化的一項探索,通過出臺相關建設扶持辦法,多路徑、全方位地給予主理人支持、推動轄區(qū)博物館發(fā)展?!斑@將有助于市民游客在漫游上城中生動體驗‘博物館之城’的無盡魅力?!?/p>
德壽宮,是一個朝代的縮影與注腳,它盛載著歷史的風云變幻,是南宋生活美學與文化藝術的載體;以大馬弄為主體的二十三坊,是杭州城里最有市井味道的街巷代表;而大井巷,則是宋代與現(xiàn)代藝術交融的審美高地。近年來上城區(qū)錨定“都市休閑核”發(fā)展定位,彰顯“時尚國潮、古今交匯”城區(qū)特色,通過串珠成鏈、資源整合,依托宋韻文化特色,推出特色主題活動,積極探索宋韻文化表達的新方式、新場景。
“喜歡歷史的可以去德壽宮,喜歡藝術的可以選擇大井巷,愛吃愛玩的可以來大馬弄,不同群體自由選擇。”陳歡說,“這些都是老底子‘最宋韻’的地方,也最能展現(xiàn)浙江文化標識的地方。我們希望通過各種方式一方面把游客留下來,一方面讓氣韻‘流動’起來,讓不同群體用最舒適的方式接觸、體驗、沉浸在宋韻文化中?!?/p>
風雅“宋”,僅僅是宋代的一個側面,它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對于今天的杭州而言,如何做好宋韻研究、傳播和轉化?
這或許是日益國際化的杭州繼續(xù)探索的課題,是杭州可以帶給整個世界豐盈的精神與每個個體悠長的福祉。
讓歷史活在當下,讓傳統(tǒng)照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