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一場特殊的培訓在西湖區(qū)51位老師間展開——他們學習、探討、研究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影子老師”。
“影子老師”也稱特教助理、陪讀老師,專門輔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以下簡稱“特需兒童”)在普通學校適應學習生活。近年來,隨班就讀的特需兒童逐年增加,如何照顧好這批學生,需要更多“影子老師”給予特別關(guān)懷。
“影子老師”收獲了專業(yè)知識 也找到了“組織”
下午4點,文華小學資源教室里,剛放學的特需兒童茂茂(化名)正在上“感統(tǒng)訓練”課?!霸蹅兿茸擢毮緲颍銕臀夷脙蓧K積木。”“影子老師”鄭佳妮拉起茂茂的手,扶著他慢慢進行身體平衡訓練。“學校老師幫孩子開展專業(yè)培訓,一段時間下來效果不錯,茂茂的家人也很感動?!编嵓涯菡f。
1997年出生的鄭佳妮,畢業(yè)于浙師大特殊教育本碩專業(yè),是文華小學首位專職的資源教師,負責學校融合教育。即便是科班出身,一路走來,鄭老師也感覺并不輕松。
“對普通學校來說,‘影子老師’隊伍不是標配,我們往往要獨立面對特需兒童的各種訴求?!编嵗蠋熖寡裕總€特需兒童的情況都不一樣,需要為他們量身制定輔助教學,這對“影子老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作為資源教師,我需要不斷豐富專業(yè)知識,幫助更多‘影子老師’及特需學生,面對各種困難?!?/p>
得知區(qū)里首次開設面向“影子老師”的培訓,鄭佳妮第一時間報了名。此次培訓師資力量雄厚,有杭州師范大學的教授,也有中殘聯(lián)“影子老師”課程設計者,還有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兒童心理科醫(yī)生……他們從特需兒童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維度切入,幫助“影子老師”了解特需兒童各種行為的原因。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的資源教師李敏霞也是學員之一。十多年前,她開始兼職負責學校的融合教育工作,平時要給4個特需兒童上8節(jié)個別化教育課程。此次培訓不僅讓她收獲了很多專業(yè)知識,還結(jié)交了其他學校從事融合教育的同行,“終于找到‘組織’了!今后碰到問題,不用再單打獨斗,可以群策群力探討解決?!?/p>
做好專業(yè)融合教育服務 為特需兒童家庭“減負”
杭州始終重視融合教育,今年年初成功入選教育部認定的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qū),目前全市正形成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隨班就讀為主體,衛(wèi)星班、特教班、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教育全納機制。
如何提升融合教育,是一道必答題。近年來,特需兒童數(shù)量不斷增加,以西湖區(qū)為例,2024學年全區(qū)有500多位特需兒童隨班就讀?!皩W校在最近的生源摸底中發(fā)現(xiàn),新學期將新增2位孤獨癥孩子?!崩蠲粝冀榻B。
如何破題?西湖區(qū)一方面在硬件上加大投入,今年新增10個區(qū)級合格資源教室,截至目前全區(qū)達到市級資源教室認定的學校有49所;另一方面在“影子老師”隊伍上做足文章。
西湖區(qū)教育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尹建強介紹,過去很多特需兒童隨班就讀,往往由父母或祖輩陪同充當“影子老師”,但因缺乏專業(yè)知識,遇到問題時不知如何處理,有時可能還會影響課堂秩序。如果請校外機構(gòu)老師來陪讀,意味著要增加家庭開支?!巴ㄟ^學校及老師的努力,為特需兒童提供專業(yè)指導和輔助,能很好地為這些家庭‘減負’?!?/p>
“影子老師”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區(qū)域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的一次優(yōu)化。此次參加培訓的51位老師,有的進入融合教育領域多年,有的剛接觸融合教育,他們將成為全區(qū)“影子老師”隊伍的首批種子選手。
“老師們學成之后回到學校,可以把專業(yè)知識分享給全校的班主任、任課老師,讓更多老師具備融合教育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滿足更多特需兒童多樣化教育需求?!蔽骱^(qū)特殊教育教研員韓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