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再保險“國際板”……
上海資本要素市場“爆款”不斷上新
今年以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直接參與者數量正在快速增長,目前已有12家直接參與者加入,總數達到91家。這一數字超過了去年全年增加的直接參與者數量,間接參與者更達到1365家。
這張從上海鋪開的網絡,已經覆蓋到全球182個國家和地區(qū),無數的資本要素通過這張網來來往往。這一上海資本要素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成了上海配置全球資源的生動寫照。不僅是基礎設施,在這片資本要素匯聚之地,市場、機構、產品還在不斷提升能級,三個關鍵詞正在逐漸凸顯。
關鍵詞一:便利度
一個活躍的資本要素市場,入市、投資、交易的便利度是必要的基礎。
“基礎設施的任務就是鋪路架橋?!迸cCIPS一樣,上海清算所今年頻頻發(fā)力,順利落地“互換通”“玉蘭債”等創(chuàng)新產品。上海清算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清算所與歐洲清算銀行合作推出的“玉蘭債”境內發(fā)行人境外發(fā)債渠道,在國際市場反響非常好,目前已有上百家國際投資者親身體驗,其中還包括了要求較高的境外主權類機構。依托歐洲清算銀行的托管網絡,業(yè)務可以覆蓋全球50多個市場,國際投資者配置中國債券資產,又多了一項便利高效的新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產品還首次實現了中國債券市場創(chuàng)新經驗的對外輸出。借鑒“玉蘭債”成功經驗,歐洲清算銀行陸續(xù)會同日本和新加坡機構,成功推出“折紙債”“蘭花債”等發(fā)債模式。
十余年前在上海首先啟動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也迎來了新的優(yōu)化。今年2月,臨港新片區(qū)QFLP外匯新政擴圍至上海全市,一系列便利措施惠及更多外企。如試點規(guī)模授予管理企業(yè),同一管理企業(yè)負責的不同基金之間可靈活調劑使用試點規(guī)模;試點規(guī)模實行余額管理,外國投資者可在登記額度內自由匯出、匯入本金,參與試點基金的申購與贖回;符合條件的外匯資金入境后還可直接結匯……
目前,已有博楓投資、綠洲投資、開泰遠景三家外資企業(yè)通過QFLP試點聯席會議評議,成為外匯新政擴圍實施以來首批嘗鮮者。
中國資本市場的“試驗田”科創(chuàng)板,也向全世界的投資者敞開大門。他們可以通過QFII/RQFII機制,全面參與科創(chuàng)板一、二級市場,包括科創(chuàng)板新股發(fā)行、股票增發(fā)和配股的申購,科創(chuàng)板個股和基金交易,融資融券、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等。外資還可以通過滬港通,交易符合條件的科創(chuàng)板股票,目前滬港通項下已納入253只科創(chuàng)板股票。隨著科創(chuàng)50指數產品在境外市場發(fā)布,外資投資科創(chuàng)板渠道進一步拓寬。截至5月底,已有12只科創(chuàng)50指數產品在美國、日本、英國等境外多個市場上市,合計規(guī)模約為21.84億元。
多措并舉之下,截至2023年6月底,外資持有科創(chuàng)板股票流通市值的比例,由2019年末的0.56%升至目前的3.6%。
關鍵詞二:吸引力
一個市場能否做大做強,僅有便利度還不夠,是否能開發(fā)出具有吸引力的資產和產品才是關鍵。
最近,集運班輪公司、貨主、貨代等,都在翹首以盼一個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期貨。
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是基于國際集裝箱歐線運輸服務的價格編制而成的指數,以這一價格指數為標的開發(fā)期貨,可以幫助行業(yè)規(guī)避運價波動風險,更好地控制物流成本。簡單而言,如果有企業(yè)要用集裝箱把貨物從上海運到歐洲,可以先在期貨市場買入指數期貨,未來如果運費上漲,期貨市場賺到的錢,能夠補貼運費。
重要的是,這一期貨產品從一開始就采用“服務型指數、國際平臺、人民幣計價、現金交割”的設計思路,吸引國際企業(yè)一起參與市場。
同樣讓市場翹首以盼的,還有再保險“國際板”。今年6月的陸家嘴論壇上,原上海銀保監(jiān)局與上海市地方金融監(jiān)管局聯合發(fā)布《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細則》,在上海開設面向全球的再保險交易市場。
目前,這一市場正在火熱建設中。硬件方面,上海已在臨港新片區(qū)金融灣園區(qū)選定國際再保險交易市場辦公場址,并根據預計入駐機構情況,另安排附近一棟樓宇隨時備用。軟件方面,國際再保險業(yè)務平臺一期建設工作已經完成,可實現再保險交易信息標準化實時交互、交易確認、合同存證、賬單簽署、交易電子檔案集中存證管理等交易管理必要功能。
據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上海監(jiān)管局透露,目前已經有近百家境內外保險、再保險和經紀機構前來咨詢參與途徑。 下轉 5版(上接第1版)科創(chuàng)金融、綠色金融、離岸金融……上海資本要素市場對于全球的吸引力,還有太多可以開發(fā)的空間。市場翹首以盼的“爆款”,未來還會不斷“上新”。
關鍵詞三:集聚性
有了便利度和吸引力,一個市場必然會集聚越來越多的機構,這種集聚性當然會反哺市場本身。
今年6月,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時,施羅德投資集團行政總裁郝睿誠提到:“上海的親商環(huán)境,加上出色的金融基礎設施和蓬勃的活力,在中國金融開放和上海成長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過程中持續(xù)發(fā)揮著重要作用?!?/p>
這也是為什么施羅德和一眾外資巨頭選擇上海的原因。取消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以來,全國新設的四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全部落戶上海。目前已獲批開業(yè)的5家合資理財公司,也都落戶上海。這些公司已經推出和正在醞釀的金融產品,使得市場的豐富性大增。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同時也在建設全球資管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綠色金融樞紐。集聚更多的優(yōu)秀金融機構,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隨著四方來客越來越多,有一種聲音認為,上海的金融機構已經很多了,還需要花大力氣引入嗎?
“實際上,上海在集聚性方面的提升空間還不小?!睒I(yè)內人士指出,從比例上看,上海外資金融機構占比在30%左右,離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70%左右的比例還有不少差距。從功能上看,上?,F有金融機構的能級還不夠高,落戶上海的超大型、重量級、總部級金融機構還不夠多。
上述人士建議,未來上海應著重吸引一些超大型、功能性金融機構,并通過設立一批關鍵性、基礎性金融主體,以此補上短板提升能級,幫助上海資本要素市場真正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