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海安市緊扣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保障青少年合法權益兩項重點,持續(xù)加強對青少年人群的法治教育、動態(tài)管理和關愛幫扶,實現源頭預防、矯治挽救、保護救助最大化,切實提升法治教育實效。
聚焦“關鍵時期”,全領域提升法治教育效能。注重統(tǒng)籌謀劃,著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網。將青少年普法納入“八五”普法規(guī)劃和年度普法重點,構建中小學法治進課程“8+2”模式,實現課時、計劃、教材、師資、考核“五落實”,為全市143所學校配齊配強267名“法治副校長”。落實年度履職報告評議、青少年工作聯席會議等制度,通過制定年度普法責任清單、普法重要工作提示單、普法重點任務督辦單等系列舉措,將公安、法院、檢察院、教體局、文廣旅局、總工會、團委等相關成員單位串聯,合力推進,壓實青少年普法責任。將重點青少年教育管理納入網格化社會治理,組織專職網格員、社區(qū)民警、駐村輔警、村居干部,對全市6周歲以上25周歲以下留守、困境兒童,不良行為、罪錯青少年等重點群體進行全方位排查摸底,為精準教育、精準幫扶打下堅實基礎。
聚焦“關鍵環(huán)節(jié)”,全鏈條滲透執(zhí)法司法過程。加強執(zhí)法司法過程精準實時普法,落實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市公安局定期梳理因婚姻問題報警三次以上警情,成功化解糾紛13件。城區(qū)派出所與轄區(qū)寄宿制中學建立校園安保聯動機制,定期組織“零點清查”行動,教師、社區(qū)民警于零點至一點拉網清查學生宿舍,收繳煙酒等違禁品,對違紀學生進行警示教育。市法院打造“同心圓”關愛涉訴離異家庭未成年子女項目,建立離異家庭子女成長檔案,與村居共同回訪、跟蹤未成年人生活學習情況,定期入戶開展法治教育,送達《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6件,督促家長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市檢察院對5名涉罪青少年附條件不起訴,組織村(社區(qū))、退休干警跟蹤幫教,強化法律意識,無一再犯。市司法局優(yōu)化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管理機制,一例案件獲評“2022年度江蘇省法律援助十大優(yōu)秀案例”。
聚焦“關鍵群體”,全方位守護重點青少年成長。把預防青少年犯罪和涉罪青少年再犯罪作為青少年精準普法的重點,匯聚社會力量,推動長效常治。針對海安中專6253名高職學生相對呈現“學習基礎差、習慣養(yǎng)成差、自控能力差、離異重組家庭多”的“三差一多”特點,創(chuàng)新推行“1530”法治教育模式,即課前1分鐘、每天5分鐘、每周30分鐘法治學習,每周抽查學法筆記,每月組織學法考試。對違規(guī)違紀情節(jié)較重的學生,創(chuàng)辦每期兩周的“軍事特訓營”強化教育管理,已舉辦4期51人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與南通理工學院海安校區(qū)開展法治宣講結對、法治社團培育、法治陣地共建等系列共建活動,惠及在校生2萬余人次。109名退休政法干警結對開展幫困助學306人、幫教青少年138人;其中3人以“代理家長”身份幫教罪錯青少年入選“江蘇省檢察機關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