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即將搬入新居的白玉坊動遷戶與附近居民告別。
本報訊(記者 欒吟之)昨天一早,普陀區(qū)白玉坊舊改地塊舉行集體搬遷儀式,這塊只有132張產證、最小居住面積僅3.9平方米的迷你地塊,16天就達到100%簽約率,又一次刷新舊改簽約紀錄。今年普陀區(qū)列入動拆遷計劃的已有8.8萬平方米,預計受益居民超過3500戶。
白玉坊地塊地處長壽路亞新生活廣場東南側,共有產證132張、戶籍165戶,人口616人,總征收居住面積3000多平方米。10多年來,居民們受對面寶華大廈、七號線基地動遷影響,家里親戚的戶籍能進來的都已遷入,并且為了舊改而結婚或離婚的現(xiàn)象不在少數(shù)。
簽約第一天,居民簽約率高達96.21%。但工作人員不放松,第二天馬上對未簽約的5產進行情況分析:其中有一產居住在常州的居民抵觸簽約,原因在于,他的母親受朋友影響很大,認為到最后簽約政策還是會有所松動,此外他懷孕的妻子看中的二室一廳房源沒有了。工作人員有針對性地做工作,先邀請他的母親和熟悉且已簽約的居民交流,耐心解釋,終于做通思想工作。又和居民代表一起冒雪趕到常州,連說帶勸,連夜將夫婦兩接到上海,派車送他們到重新選購產權調換房屋的小區(qū)再次查看,70多小時連續(xù)工作,終于感動這戶居民。
最后一產的簽約也不容易。居民想不通的是,公房租賃憑證上記載的獨用灶間為啥不能作為居住部位計入面積換算,一家人為此先后走訪區(qū)、市房管部門,執(zhí)意要等到市里的書面答復再簽約。這戶居民不居住在被征收房屋里,工作人員還是帶著居民代表和政策專家,總共上門十多次作解釋工作。這戶居民態(tài)度松動,答應趕在1月31日簽約期內簽約,眼看到了30日還沒有動靜,工作人員趕在最后一天又一次到他家做工作,希望他能考慮所有居民的共同利益。最后,居委會書記和主任終于把夫婦兩請來基地,他們看到幾十名工作人員、幾十戶居民深夜里就等待著他們一戶人家,終于點頭簽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