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計劃,今年,上海將系統(tǒng)開展城市管理標準體系建設,作為市政府實事項目,改造2000萬平方米、力爭完成3480萬平方米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
今天(21日)上午,工程人員正在為高橋地區(qū)的潼港六村,準備更換新材質的水箱內膽,據介紹,這種高密度PE材質板材,比之前不銹鋼或者磁磚內膽使用時間更久,而且不易脫落。目前,該小區(qū)水泵房給水管道改造、進水只管和進戶管的改造等都已經完成,室外管道更換后,又加強防凍包扎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供水設施的防凍設計標準是-5℃以上。針對今年一月份上海在百年一遇寒潮中,出現大范圍水管和水表凍損情況。本市供水、物業(yè)行業(yè)認真總結。今年起,在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過程中就加強防凍措施。

二次供水設施,是指居民住宅小區(qū)內的供水水箱、水池、管道、閥門、水泵、計量器具及其附屬設施,是小區(qū)內直接通向居民住宅的供水設施。一批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建成的老舊住宅設施老化,導致自來水的渾濁度、色度和鐵指標時有超標,成為二次污染的重災區(qū)。每年夏季用水高峰,一些高樓層還常面臨水壓不穩(wěn)的問題。
由于二次供水設備的產權不同,小區(qū)水管的責任主體和維修管理權限各不相同。水管壞了,居民情急之下“亂投醫(yī)”,供水熱線、市民熱線和物業(yè)熱線挨個打一遍,而在后臺,各系統(tǒng)還需層層轉單,浪費了人力和時間。目前,完成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后的小區(qū),統(tǒng)一由市水務集團接管。并逐步實現供水企業(yè)管水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