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 今年清明,杏花樓的咸蛋黃肉松青團成了“網紅”,從一開始的走紅,到后來要排隊8小時甚至12小時,讓青團成了比中秋的鮮肉月餅還要火的傳統(tǒng)食品。不過,由于受麥青汁供應的時段影響,青團很難像鮮肉月餅那樣實現(xiàn)全年供應。目前杏花樓的咸蛋黃肉松青團仍可以買到,但限購數量變成了一盒。
“伐賣了,白跑了……”昨天,微信上傳出“網紅青團”已經停售的消息,讓還沒有嘗過味道的“吃客”十分遺憾。記者昨天從杏花樓了解到,這兩天“網紅青團”仍可排隊購買,但每個人僅能購買一盒。
杏花樓集團副總經理沈一峰表示,青團的生產受制于麥青汁的供應。上海的新鮮麥青汁有規(guī)定的供貨單位,如今清明已過,麥青汁的原料供應已基本告一段落。加上清明前后“網紅青團”的日銷量最高達到3萬只左右,也加速了麥青汁的消耗。所以,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品嘗到今年走紅的咸蛋黃肉松青團,也為了打壓“黃牛”,因此將限購數量進一步降低為1盒,目前杏花樓總店和杏花樓黃河路店仍可排隊購買。
據介紹,青團不像可以全年銷售的月餅、粽子,其季節(jié)性特別強,作為典型的節(jié)令產品以前銷售也不是特別火,過了清明一般就下市了。杏花樓青團過去多在超市、賣場開架銷售,門店銷量占比很少,但是今年的“網紅青團”口感受到年輕人歡迎,也是老字號創(chuàng)新的新嘗試。不過,隨著麥青汁供應的結束,青團也會停產。
為滬上青團生產廠商提供麥青汁的上海喬康麥青種植園園長俞炳章介紹,去年秋季雨水很多,導致當時一批小麥種不下去,直到12月份才進行補種,而此后的雨水就相對偏少了。“小麥是一種雨水多了清香味道就差、雨水少些清香味道濃的作物,可以說今年上市的青團清香味道較濃郁。”
不過俞炳章也提到,一些街頭門店商家在自制青團時,可能存在往麥青汁中摻水的行為,以此來降低成本,但這樣做的代價是損失了青團原本的滋味。
業(yè)內人士介紹,每年銷售青團期間正值小麥和艾草可以用來打汁的“黃金時期”,時間一過作物就老了,榨出來的汁就有殘渣。據了解,往年滬上各老字號青團停售時間不一,麥青汁的提供時間一般會到四月底,個別賣家還會賣到五六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