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發(fā)布iPhone 8等新品后,其市值每況愈下。北京時間9月26日凌晨,蘋果股價收于150.55美元,創(chuàng)8周以來最低收盤價,市值為7776.25億美元。不到兩星期,蘋果市值蒸發(fā)了超500億美元。與此同時,曾經被廣泛關注的蘋果概念股也出現下跌。蘋果主要代工廠中國臺灣鴻海股價下跌,并帶動中國臺灣股市整體下跌。A股相關蘋果概念股跌幅均超5%。
跌跌不休背后,蘋果新品的幾大問題被用戶廣泛吐槽,包括與iPhone 7相比iPhone 8外形變化不大;玻璃背板易碎且修理費高昂;升級iOS11后更加費電;蘋果電池容量變小且充電更慢等。
蘋果主要供應商股價下跌
由于新款iPhone需求低于預期,蘋果股價已經連續(xù)4個交易日下跌,新品發(fā)布會以來的10個交易日中有8日收跌。相比9月12日發(fā)布會當天,蘋果股價為160.86美元,當時市值約為8308.79億美元,蘋果市值已蒸發(fā)約532億美元(約合3527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蘋果主要合作企業(yè)的股價也隨之大跌。蘋果最大代工廠中國臺灣鴻海9月13日以來股價下跌約10.3%,同期和碩聯(lián)合科技股價跌幅超過14%。由于蘋果概念股的權重較高,拖累了中國臺灣股市整體表現:9月26日,中國臺灣加權指數連續(xù)第三日下跌,收跌0.76%,至10257.02點,刷新一個月最低水平。
港股蘋果概念股近日同樣遭遇集體下跌,瑞聲科技9月13日以來股價下跌約10.7%,丘鈦科技跌11.6%,高偉電子跌21.4%,通達集團跌12.8%。
內地的蘋果概念股也曾被視為市場上少有的高成長、低估值優(yōu)質資產,不過供應商業(yè)績的好壞也與iPhone新品的表現密切相關。iPhone 8系列發(fā)布以來,生產前置鏡頭模組的歐菲光股價下跌5.1%,生產電池的德賽電池跌幅為5.59%,無線充電的立訊精密跌幅達7.96%,從事生產聲學模組的歌爾聲學跌幅達6.12%。
新品發(fā)布會前,蘋果市值達8300億美元。多方消息曾預測,鑒于歷史數據,只要iPhone 8系列“發(fā)揮正常”,蘋果股價今年下半年就能輕松上漲18%,成為美國首家突破1萬億美元市值大關的上市公司,不過新品發(fā)布后的十多天里iPhone 8系列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蘋果似乎愈行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