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八成燃氣事故與用戶端安全隱患和使用習慣有關!酷暑中,意外事故更易發(fā)生,如何預防?過去,用戶要自行前往加氣站換瓶、拆裝接管。許多市民向新民晚報夏令熱線和962777燃氣熱線反映,更換鋼瓶不便、燃氣用具無安全檢查、加氣站離居民住房過近等問題。
2016年至今,市燃氣管理部門會同市燃氣集團充分聽取市民合理建議,市住建委正推動建立以“配送模式”為主導的瓶裝液化氣供應體系。中心城區(qū)現(xiàn)已基本實現(xiàn)“液化氣規(guī)范統(tǒng)一配送”,各郊區(qū)的配送試點也正在全面鋪開。
為居民送氣上門,是不是很辛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新民晚報記者近日穿上長袖工作服,當了兩個小時送氣工。
一次要推三百斤
上午九點,記者來到上海液化石油氣經營有限公司設在西寶興路的配送站時,已是熱浪滾滾。
站場的瓶裝液化氣倉庫門口,有一道長斜坡,這里當初是為騎“老坦克”來換氣的市民而修,如今規(guī)范統(tǒng)一配送,另走其他通道,斜坡已成歷史見證。所謂規(guī)范統(tǒng)一配送,就是用戶通過962777平臺預約,由燃氣部門送貨上門,每次安裝到位,再安全檢查。
青云路、天通庵路各有一家用戶預約送氣。于是,記者穿上厚實的藍色長袖工作服,按作業(yè)規(guī)定,將手機、打火機等物件寄存后,“變身”送氣工,走進倉庫。那里,從用戶端回收的空瓶,和從儲罐基地灌裝好的液化氣瓶,分列兩邊雙層疊放。
配送站站長沈俊華詳細講解送氣要領并現(xiàn)場示范。“哐”的一聲,推車下方的兩根U形管撬起疊放的4個氣瓶,4瓶液化氣“出列”,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