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yè)生陸步軒來寧賣豬肉
自稱“干一行愛一行”,不后悔當初的選擇
十年前,北大畢業(yè)生陸步軒,因為“北大才子長安賣肉”的報道紅遍全國。昨天,這位北大豬肉佬殺到南京,在6家超市和農(nóng)貿(mào)市場開始賣肉。對于當初的選擇,陸步軒稱并不后悔。
北大豬肉哥來寧賣豬肉
昨天上午9時,蘇果亞東新城店豬肉攤位前圍滿了市民。柜臺前,兩名戴著近視眼鏡的中年男子磨刀、切肉、上秤、包裝,動作熟練,這兩位就是“北大豬肉佬”陳生以及最先被媒體報道的賣豬肉的北大才子陸步軒。
記者發(fā)現(xiàn),和周圍其他攤位比較,這里的豬肉價格堪稱“天價”,最貴的排骨達到43.8元一斤,五花肉29.8元一斤,比普通豬肉高出一倍,其他部位的價格也大都集中在每斤30多元。“太貴了,不知道肉的品質是否真的值這個價……”對于天價土豬肉,現(xiàn)場不少市民很好奇,一些市民購買了一點嘗嘗鮮。對于市民的疑惑,陸步軒表示,他們的土豬要長到250斤才宰殺,生長周期要10個月,養(yǎng)殖的時間比一般的豬長一倍。而且瘦肉率只有38%,不及普通豬的一半,這是貴一倍的原因所在。此次來到南京,一口氣在南京六個點賣豬肉,陸步軒顯得信心滿滿:好東西終究會被接受……
不后悔自己選擇街頭賣肉
接受采訪時,陸步軒表示,自己北大畢業(yè)卻賣豬肉是那個時代特殊的現(xiàn)象。1989年,從北大中文系畢業(yè),陸文軒被分配到長安縣的柴油機廠工作。由于地方小,人際關系復雜,陸步軒的事業(yè)發(fā)展并不順利。他曾經(jīng)先后做過多種職業(yè),開過化工廠,也做過不少小生意。然而,“下海”破產(chǎn),前妻離去,求職未果,“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踏錯腳,步步趕不上,為生活所迫,被逼上梁山……”。1999年,在他34歲的年紀,他操起了殺豬刀,開始在西安殺豬剁肉,兩年后,名氣越來越響,最多的時候雇了7個伙計,一天要賣十幾頭豬,每天的生活是早晨四點起床,忙到下午三點才能吃早飯。
從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才子轉型到了豬肉佬,陸步軒告訴記者,他的人生已經(jīng)定型了,既然干了賣豬肉行當,就決定堅持下去不改了。“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哪個行業(yè)都能出成果,我準備把賣豬肉進行到底了……”陸步軒說。
創(chuàng)辦屠夫學校,招大學生賣豬肉
2004年,陸步軒將站臺賣豬肉的活交給了妻子負責,他則轉到幕后,鉆研養(yǎng)豬技術,把關豬肉貨源。如今,陸步軒再次起航,創(chuàng)辦了一個屠夫學校,全國招聘大學生,培訓售賣豬肉,而他則是屠夫學校的校長。據(jù)陸步軒介紹,他的這個屠夫學校北上廣都有,已經(jīng)培訓了100多期學員,非大學生不收,還包分配工作,“很多人都是沖著我來的”。2015年,北大屠夫再次出手,開始互聯(lián)網(wǎng)賣豬肉。這一年,陸步軒50歲,他完成了自己的逆襲。從曾經(jīng)的“天之驕子”到今天的“屠戶大王”,50歲的陸步軒的人生,充滿了成長的正能量。
對于自己北大演講時自稱的“反面教材”,北大校長許智宏則鼓勵回應:“北大畢業(yè)生賣豬肉并沒有什么不好。從事細微工作,并不影響這個人有崇高的理想。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學家、賣豬肉的,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