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漫畫
很多人更換手機號碼后,習慣通過短信告知親友。然而這個看似平常的舉動,已經(jīng)成了詐騙分子的“搖錢樹”。“我換號碼了,敬請惠存”,南京市民吳先生不僅輕信了這條短信,還被騙走10萬元。
11月4日晚,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月牙湖派出所接到一起報警,報警人吳先生說有人假冒其朋友,騙走10萬元。
警方了解到,10月底吳先生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fā)來的短信,自稱是他的朋友老劉。“老劉”說自己換了新號,以后都用這個號碼聯(lián)系。受害人反映,兩人有很多年的交情,老劉也幫過自己不少忙。雖然現(xiàn)在工作忙聯(lián)系少了,但這份情誼不減反增。他和“老劉”簡單寒暄了幾句,對方能一口報出吳先生全名。
吳先生存下“老劉”號碼,不過他留了個心眼,并沒有刪掉原來的手機號。過了幾天,“老劉”的新號碼再次發(fā)來短信。說一個朋友生病,自己幫忙籌錢,一開口就借10萬。短信里對方語氣很著急,吳先生沒多想,就按照他的指示,把這筆錢打到“老劉”朋友賬戶里。
匯款后,吳先生打電話給“老劉”,確認是否到賬,可一直占線。吳先生試著撥打他的“舊號碼”,沒想到居然通了。老劉告訴吳先生,他的手機號一直沒有換過,更沒有向他借過錢。吳先生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了解到被騙經(jīng)過,警方分析,這是一起很老套的冒充他人向其親友“借錢”詐騙。不同之處在于,以往不法分子盜用市民QQ、微信,或用改號軟件偽裝成受害人,而這次,是盜用被假冒者的手機通訊錄,向聯(lián)系人發(fā)送“借錢”短信。
老劉告訴民警,在吳先生之前,已經(jīng)有幾位親友向他反映收到這樣的短信。他趕緊向親友解釋清楚,讓他們不要上當。吳先生十分不解,騙子是怎么從老劉那找到自己手機號的。
警方深入詢問,老劉突然想起,自己的手機中過病毒。半個月前他用手機上網(wǎng),點開一個鏈接后就死機了。他把手機拿到維修店檢測,殺了好幾個木馬,系統(tǒng)才恢復正常。
警方告訴記者,通過手機病毒盜取通訊錄,是不法分子慣用伎倆。多數(shù)用戶對這種詐騙沒有防御意識,信息被盜用戶很難察覺。除了手機上網(wǎng),如“安裝‘校訊通’查看孩子成績單、同學聚會照片、電子喜帖”等短信鏈接也有可能是圈套。
此外還有兩種常見盜取通訊錄的方式。一種是惡意APP運行中讀取手機信息,非法上傳用戶手機通訊錄;一種是市民把手機通訊錄備份在云端,一旦賬號被盜或者服務(wù)器遭黑客攻擊,違法分子就能下載用戶信息。
警方提醒,市民如遇此種情況,先不慌保存新號碼,而是通過手機中存儲的對方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向本人確認。同時,用戶要注意個人信息安全,手機安裝殺毒軟件,不點陌生鏈接,不在網(wǎng)上留下自己及親友的真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