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雨花臺區(qū)公安分局鐵心橋派出所接到某顧問公司報案稱,該公司在對客戶投訴的假貨貨源進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有人在本市郊區(qū)某村子平房倉庫內大規(guī)模銷售、倉儲假冒多個知名品牌的剎車片、剎車線和剎車盤等剎車配件。
核實情況后,12月28日上午10點多,鐵心橋派出所民警在報警人的指引下趕往雨花臺區(qū)某村子,依法對可疑民宅進行搜查。民警現(xiàn)場抓獲倉庫的經營者李某父子,并在倉庫查獲假冒多個知名品牌的2000余件剎車片、剎車線和剎車盤等剎車配件,市場價值100余萬。
經審訊,李某父子對銷售假冒剎車配件的行為供認不諱,他們在一戶群租的院子里租住了兩間平房,一間用作倉庫,一間用于辦公。 29歲的李某平常負責聯(lián)系客戶,客戶下單后李某的父親負責發(fā)貨和送貨。
嫌疑人李某交代,自己在大學時學的汽車專業(yè),并且在讀書和汽配城工作期間積累了很廣的人脈,畢業(yè)后他就自然而然做起了汽車配件的生意,最開始時李某印廣告單到汽配店逐家上門推銷,并在網絡上聯(lián)系客戶,李某之前堅持賣真貨,他很快在全國各地積累了很多客源,生意越做越大。2015年,李某在汽車配件群里偶然了解到進假貨的渠道,在利益的驅使下,李某開始買進精仿的剎車配件,并以品牌的價格售出給客戶,李某從中賺取了比賣真貨多出一倍的利潤。
李某交代,大部分精仿廠商發(fā)過來的貨都是沒有標簽的,他另外買來各個品牌的防偽標簽,之后再自己將配件進行二次包裝,貼上防偽標簽,這樣消費者一般無法判斷是否是正品。經查,李某的兩間平房平均每月產生近15萬元的營業(yè)額,李某賺取其30%的利潤。
當警方詢問李某是否考慮過假冒產品的安全問題時,李某竟稱,“假的用還是一樣用,和原廠質量差不多,所以我才一直賣假貨。”李某的回答讓民警大跌眼鏡。而報案公司的楊女士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正品剎車片在車輛行駛2.5萬-3萬公里才需要更換,而像李某所賣的剎車片由于工藝、細節(jié)材料和制作精細度均遠低于正品,很有可能在車輛行駛1.5萬公里左右就需要更換了,而此時如果客戶并不知曉剎車片的“變化”,仍然使用該剎車片進行制動,非常危險。
目前,李某父子因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