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桶、易拉罐作原料,鐵皮畫巧奪天工
因“后繼無人”瀕臨失傳
南報網訊 (記者 朱曉露)一個易拉罐,加上剪刀、鉗子、電烙鐵等,就能創(chuàng)作出一幅立體感強烈、極具中國水墨畫風味的鐵皮畫。家住浦口區(qū)南苑社區(qū)的包宗芳開創(chuàng)了鐵皮畫這門藝術,并入選浦口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這門技藝卻因“后繼無人”,眼看就要失傳了。
今年75歲的包宗芳是中國南車集團浦鎮(zhèn)車輛廠退休工程師,江蘇省民間藝術家絕技藝術團團員、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年輕的時候,我喜歡工藝美術,有一次在外面看到有人將鐵燒紅,放到磨具里打造出鐵畫,考慮到自己的工作經常接觸鐵皮,就萌生了用鐵皮創(chuàng)作的念頭。”回來后,他認真琢磨,并開始嘗試用廢棄的油漆筒、易拉罐和罐頭盒的鐵皮作畫,從而開創(chuàng)了鐵皮畫這門藝術。
在包宗芳家中,記者看到了他創(chuàng)作的駿馬圖。鐵皮制作的駿馬,馬腿、鬃毛、翹起的馬尾,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栩栩如生,好像一匹奔馳的駿馬,給人強烈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另一幅梅花作品更是巧奪天工,包宗芳將花瓣巧妙地焊接在一起,遠遠望去仿佛有縷縷梅香襲來。
“鐵皮畫聽起來簡單,但操作起來卻非常復雜,對于制作者要求也比較高。”包宗芳說,作畫時需要經過構圖、放樣、分解、下料等過程。也就是先在鐵皮上畫好畫,然后根據它的形狀將它裁剪下來,進行立體煨打、組焊成型,最后噴漆裝框,這才完成整個制作過程。“僅噴漆就要兩道工序,第一道是除銹,第二道才是噴漆成型。”
包宗芳說,他創(chuàng)作的鐵皮畫曾遠銷國外,但由于年紀大了,近年來他已經沒有精力再創(chuàng)作。“曾經有不少人來找我拜師,但真正學成的一個也沒有。”包宗芳告訴記者,學鐵皮畫,不僅要有繪畫和鉗工基礎,還要有立體感,這樣的傳人太難找了。
新聞鏈接
南京市多策并舉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