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們 代課老師堅守深山19年
你家有閑置的兒童讀本嗎?能不能捐給山里的孩子們看看?
湘西永順縣靈溪司城村小學的孩子們。
所有孩子在一間教室上課。
昨天,南京愛德基金會的一位王老師給水滴公益捎來了大山里的一封信,在這封信的背后,是一個代課老師,在大山里,為了一個學校,為了二三十個土家族的孩子,堅守了19年的故事。
一所只有28名學生的學校
王老師說:“我太尊重向老師了,我太愛這些孩子了,我們能不能一起為孩子們和老師做點事!”
記者被這封信背后的故事深深打動了。
我們看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聯(lián)系了向夙愿老師。
這所學校的全稱是:湘西永順縣靈溪司城村小學。
學?,F(xiàn)在一共有學生28人,其中10人是單親家庭,20人左右是留守兒童。一年級4人,二年級4人,三年級1人,學前班19人。
老司城2015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學校就“寄居”在遺址保護辦。
學校只有兩間房子,一間當教室,一間是活動室。全校只有一位老師,所有孩子在一間教室上課,前后兩塊黑板,孩子們背對而坐。這個年級上課了,其他班就轉過去……
28個孩子全部來自周圍山區(qū),孩子們每天徒步上學,最遠的要走1個小時的山路。
一個堅守了19年的代課老師
從20歲到39歲,向夙愿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老司城村小學。而她卻一直沒有被體制承認,19年來沒有工資,也沒有養(yǎng)老保險。學生的學費就是她全部收入,每個學生每學期500元,最多的時候有34個學生,最少時只有7個。而現(xiàn)在學生越來越少了。
“我甚至不知道學校是誰辦的,是教育局辦的,是村里辦的,還是我自己辦了一個學校。”在電話里向夙愿無奈地表示。
她1998年來當代課老師。學生每年的學區(qū)考試成績都很優(yōu)秀,2015年第一學期三年級語文、數(shù)學,二年級語文期末考試名列全學區(qū)第一名。
然而,學校的學生教育局承認學籍,教育局也免費給孩子們發(fā)放書本,統(tǒng)一安排考試,但是就是沒有人承認向老師,她成了“被忽視的存在”。
“我每年總是想,再留一年吧,明年再走……”因為憐惜孩子,因為熱愛教書,向老師就這樣,拖著拖著,拖了整整19年。
給我的孩子們先送點書來吧
聽完向老師的故事,我們滿滿的都是敬佩,19年大山深處無工資的代課,非常人所能及。
當我們問能為她和孩子們做點什么的時候,向老師想了想說,“先給我們的孩子送點書吧,那種兒童讀本更好!”
大山里的孩子需求如此簡單,我們準備從正在進行的“鄉(xiāng)村圖書角計劃”里單列一個單元,向讀者們征集200本適合三年級以下孩子的讀本,并且每本書配捐5元錢,作為運費和給孩子們購買書架。
大家可以把書直接送到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傳媒廣場一號樓24樓水滴公益事業(yè)部,也可以班級為單位,統(tǒng)一送達。同時,我們也特別關注向夙愿老師,等有一天學校沒有學生了,向老師老了,該怎么辦?如何來幫助向老師呢?大家可以在我們后臺留言,也可以加水滴公益小編微信shuidigongyi001,和我們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