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文是東南大學的首任校長,辦學之初他就提出在大學推行通識教育,本學期,以他名字命名的“郭秉文班”正式開班。作為東南大學成立以來第一個文科精英教育項目,郭秉文班也是東大新學期在大類招生培養(yǎng)方面的一個重要舉措。那么,這個班的學生主要學什么?有什么特色培養(yǎng)模式呢?紫金山記者進行了采訪。
261名新生大一先學“五理”
郭秉文班今年共有261人,最小17歲,最大24歲。261名同學中,187名同學通過普通高招、20名同學通過學校綜合評價測試、16名同學通過國家專項、15名同學通過內(nèi)地高中班、7名同學通過高校專項、6名同學通過高水平運動員、5名通過運動員單招、2名同學通過預科班、2名同學通過港澳臺聯(lián)招、1名同學通過高水平藝術(shù)團考入東南大學首屆郭秉文班。
試驗班采用“五理+三門研討課+秉文講堂+特色研討”的培養(yǎng)模式,“五理”課程按照知識體系和人格建構(gòu)規(guī)律,在一年級依次開設(shè)心理、法理、倫理、藝理、哲理。
也就是說,郭秉文班這261名新生大一接受的是通識教育,“五理”具體對應到的學科主要是——心理:生物學、神經(jīng)科學、心理學;法理: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倫理學、宗教學、文化學;藝理:藝術(shù)學、美學、文學;哲理:哲學、哲學史、世界文明史。
郭秉文班師資配備規(guī)格高
東南大學對郭秉文班學生的培養(yǎng)特別重視,為這個班配備了高規(guī)格的師資力量。課程設(shè)五位講席教授,同時實施“1+2”模式,即:1位講席教授+1位教授/副教授(課程負責人)+1位副教授/講師(教學助理),以在保證授課的頂尖水準的同時,形成梯隊,培養(yǎng)后續(xù)力量。講席教授全球招聘,以此作為人才引進和擴大學校影響力的一個契機。講席教授必須是長江學者或與之相當?shù)膶W者擔任,如果講席教授為東南大學在崗學者,授課團隊可配備一位副教授和講師,或者配備一位教授和副教授。
郭秉文班教學采取“課堂+講座+研討”模式,每門課程必須請至少1位大師級專家為學生開設(shè)“秉文大講堂”。同時,為完善秉文試驗班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在大講堂中另外加入“物理”和“管理”兩場講座。此外,講座教授和五理講席講授必須面向全校做一次講座,并且主題不重復。由此,秉文大講堂每年可面向秉文班學生開設(shè)7場講座(覆蓋“七理”),面向全校開設(shè)12場講人文大講堂,力求在整個東南大學形成高端并且濃郁的人文氛圍和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