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獲救的鯨寶寶最終還是“走了”
全程參與救助的南師大專家初步判斷:患病導致它迷失方向
三度擱淺江蘇啟東海域的座頭鯨,已于11月15日中午確定死亡了。對于這頭可憐的幼鯨,相關專家第一時間緊急制訂施救方案、海洋漁業(yè)等部門工作人員盡力施救,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其生命。
從發(fā)現該幼鯨擱淺,到制訂施救方案、盡力施救,直至宣告其死亡,南京師范大學鯨類保護專家徐信榮全程參與。
昨天,記者專訪了徐信榮,聽他講述了這頭鯨擱淺的原因、施救的全過程,以及死亡后的善后工作。
海上考察時發(fā)現有頭鯨“不對勁”
11月13日、14日短短兩天,這頭長約7米的幼年座頭鯨曾兩次被發(fā)現擱淺在江蘇啟東連興港圓陀角風景區(qū)附近的淺灘上。在邊防、漁政部門的共同救援和引導下,座頭鯨借助潮水曾兩次回到大海中。
但11月15日上午8時左右,中國海監(jiān)5003漁政船的工作人員發(fā)現該座頭鯨第三次擱淺在同一海域。在海洋漁業(yè)等部門工作人員盡力施救后,該座頭鯨不幸死亡。
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鯨類保護專家徐信榮告訴記者,11月13日中午12點左右,他正在海上考察,“當時我就看到那頭座頭鯨,正在往圓陀角方向游。這頭鯨出現在這片海域,明顯不對勁,我觀察了一下,這頭鯨看起來很消瘦,我初步判斷它是得了疾病。于是我立刻通知當地相關部門,果然這頭鯨很快被發(fā)現擱淺在淺灘上。”
緊急制訂施救方案 但施救難度大
據悉,這頭座頭鯨長7.5米,重約3噸。得知該座頭鯨擱淺后,徐信榮緊急參與制訂施救方案,由當地相關部門實施救援。
第一次擱淺時,救援人員往鯨魚身上澆潑海水,讓它的身體保持濕潤,并通過摩托艇將其引導返回大海。沒想到第二天,這頭鯨再次擱淺。因為鯨魚擱淺的位置是近海,海水比較淺,救援人員在擱淺位置挖水塘蓄水,同時用消防泵抽取海水,保持鯨魚身上的水分。經過漲潮,座頭鯨終于二度返回海里。但是到了11月15日上午,該座頭鯨第三次擱淺,并最終死亡。
“我也想過用打泡沫的方式把這頭鯨浮起來,通過船引導至海里的清水區(qū)。但客觀實施確實太難了。首先,船開到適合鯨的清水區(qū)至少一天時間,對于這頭有疾病的鯨來說已經來不及了;其次,慢性疾病導致這頭鯨的導航系統失靈,其擱淺的地區(qū)又有不少溝壑和沙灘,它很難找到回去的路。”
鯨媽媽放棄了這個孩子 否則更悲劇
徐信榮說,這頭鯨身體消瘦,應該是患了慢性疾病,導致導航系統失靈了。這也是這頭鯨兩度返回大海后,都沒能找到方向的主要原因。“該座頭鯨年齡大概是3-5歲,鯨媽媽應該是放棄了這頭幼鯨,否則鯨媽媽也會跟著一起來,那會導致更大悲劇,和它的孩子一起擱淺。”
為什么鯨一旦擱淺就很危險?主要原因有幾點:鯨的肋骨、胸骨都非常脆弱,胸腔壁也很柔軟,而腹腔又沒有骨骼支撐,當它在水里生活時,由于水的浮力大,它就不會有任何不舒適或不方便的情形??墒?,一旦當它被放在陸地上時,由于身體巨大的重量,脆弱的骨骼實在沒辦法支撐重壓,內臟會受壓迫; 鯨需要一定的鹽分和水分來保持生理機能的平衡,離開海水會“渴死”;沒有水降溫,鯨的體溫會升高,導致死亡;長時間擱淺,鯨魚缺乏食物導致饑餓,再加上皮膚被陽光暴曬后發(fā)生龜裂,受傷以致發(fā)炎。
據介紹,臺風、軍事設施的高頻聲吶等,都有可能損害鯨魚的導航系統,使得鯨魚迷失方向而擱淺。
尸體擬被用作標本展示和科學研究
11月15日中午,徐信榮等專家在現場確定,這頭可憐的座頭鯨正式宣告死亡。如何善后這個龐然大物?徐信榮說,他提議將這頭鯨作為標本,放在當地發(fā)揮科普作用,另外,由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的專家進行取樣,進行科研。
“科研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研究其族群樣本,看看這個族群是不是有遺傳性的疾?。欢菍ζ潴w內的重金屬含量等進行研究分析,盡量避免這類事件再度發(fā)生。”
據悉,當地相關部門已經采納了徐信榮等專家的建議,當地相關部門擬單獨建設鯨類保護館,以宣傳海洋文化,他們已經報請江蘇省有關部門審批。而徐信榮從現場回來后,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還留了幾位專家在現場取樣,并用冰塊保存起來,接下來將對樣本做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