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南京民間抗日博物館吳先斌館長處了解到,著名抗日烈士陳中柱將軍的遺孀、巾幗英豪王志芳女士,于當?shù)貢r間11月12日,在澳大利亞珀斯去世,享年101歲。
王志芳女士富有傳奇色彩,76年前,在丈夫犧牲后,她直闖日軍司令部,索回丈夫的頭顱。王志芳還是一位地道的老南京人。
在南京民間抗日博物館中,收藏著一張陳中柱將軍的名片,陳將軍是抗戰(zhàn)中著名的“斷頭將軍”,他留下來的遺物已經(jīng)很少了,這張名片彌足珍貴!
記者了解到,這張名片是吳先斌幾年前在收藏市場上無意中發(fā)現(xiàn),并重金購買的。它與現(xiàn)在的名片差不多大,字體均為豎寫,正面是陳中柱的名字和頭銜:“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第四縱隊司令陳中柱”,名字下鈐印著陳中柱的私人印章。名片背面是娟秀的草書,大意是有某人要通過某關(guān)卡,請予放行的意思。
陳中柱,生于1906年,江蘇建湖人,早年畢業(yè)于黃埔軍校六期。抗戰(zhàn)爆發(fā)以后,陳中柱出任軍事委員會戰(zhàn)地特種團第三總隊少將團長,參加過臺兒莊戰(zhàn)役和徐州會戰(zhàn)。1938年底,陳中柱擔任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第四縱隊少將司令,此后幾年里,他積極與新四軍配合,堅持在蘇中、蘇北地區(qū)開展對日游擊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威震敵膽。日酋南部襄吉為此巨額懸賞陳中柱的人頭。
1941年初,日偽軍分幾路大規(guī)模“掃蕩”,圍剿魯蘇皖邊區(qū)游擊部隊,主要矛頭對著陳中柱指揮的第四縱隊。激烈的戰(zhàn)斗中,陳中柱拿著望遠鏡,沖在前頭,堅持指揮戰(zhàn)斗。由于他身材高大,很快被日偽軍發(fā)現(xiàn),一梭子機槍掃過來,陳中柱身中六彈壯烈犧牲。
陳中柱犧牲后,頭顱被日軍割下,帶到泰州向日酋南部襄吉請功。將軍的無頭尸體,則由當?shù)匕傩沼瞄T板釘了一口棺材下葬,并插上一塊寫著“陳中柱將軍”的木牌。
懷有身孕的陳夫人王志芳女士聞訊趕來,她見到了木牌,悲痛欲絕。有膽有識的她發(fā)誓要索回丈夫的頭顱。王志芳通過關(guān)系,直闖泰州日軍司令部,最終從南部襄吉手中要回了丈夫的頭。頭顱裝在一個大口瓷瓶里,王志芳捧著瓷瓶來到泰州城外,請人把將軍的頭顱與先期埋葬的尸體縫合,暫葬在泰州西門外西倉橋下一位唐姓農(nóng)民的田里,演繹了一幕悲壯的故事。
王志芳要回頭顱的故事非常傳奇。石頭君從資料中找到這段令人泣下的故事——
一夜之間,王志芳成了將軍的遺孀,她要裝殮自己的丈夫,不是無頭的丈夫,25歲的王志芳,身懷六甲,手中牽著6歲的大女兒,走進泰州日軍司令部。王志芳清晰地記起她與日酋南部襄吉的一段對話:南部襄吉喝問:你是什么人?“我是陳中柱將軍的夫人!我來要我丈夫的人頭!
南部襄吉:陳將軍的夫人?陳將軍有幾個夫人?
王志芳:陳中柱將軍只有我一個夫人!
南部襄吉聽后默然,將王志芳帶入一個房間,香案上一個大木匣里,放著一尊大口瓶,陳中柱將軍的頭顱被泡在藥水中。撥開親人額前的黑發(fā),王志芳的淚水決堤而出。南部此時臉上沒有了敵意:“我們敬佩他的英勇,敬佩他的精神。”王志芳將裝有陳中柱將軍頭顱的木匣,緊緊地捧至胸前,昂然走出了日軍司令部的大門。
陳中柱殉國以后,被追贈為陸軍中將??箲?zhàn)勝利以后,國民政府在南京為陳中柱舉辦過隆重的追悼大會,于右任、吳鐵城、陳果夫等政要參加。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陳中柱為革命烈士。同年,陳將軍的遺體由泰州遷葬到鹽城市烈士陵園。
陳中柱一家和南京非常有緣,王志芳本人就是南京人。
陳中柱早年曾來南京的江蘇省警官學校學習,后轉(zhuǎn)入南京軍官研究班學習,并且在國立中央大學擔任過軍事教官,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了王志芳。
抗戰(zhàn)勝利以后,王志芳帶著孩子回到南京娘家居住。國民政府曾為將軍的家人建了一座三層樓房,地址位于如今三牌樓狗耳巷。
而在南京城北挹江門旁邊八字山公園的山頂上,如今已經(jīng)建起了一座“中柱亭”,以永遠紀念這位抗戰(zhàn)殉國的“斷頭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