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冷空氣的侵襲,南京的氣溫不斷下降,而由寒冷引起的一系列健康問題也隨之而來。近來,腦卒中病人明顯增加,這是因為當血管遭受寒冷刺激,導致收縮痙攣,會引起急性腦血管病高發(fā)。專家提醒:氣溫驟降的時候,急性腦中風的患者會大幅度上升。此時重癥病人增多,表現(xiàn)在起病突然,病情急且重,腦出血量大,或是腦梗塞的面積大。
腦卒中進入全年收治高峰期
1月7日上午,“中國介入神經病學大會2018暨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介入神經病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南京順利召開。記者了解到,此次會議瞄準介入神經病學研究國際最前沿,致力于降低腦血管病的致死致殘。解放軍南京總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新峰向記者介紹,目前該院已進入到全年卒中病人的收治高峰期。
據(jù)介紹,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在上升,呈現(xiàn)出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三大特點。而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減退,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性、應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極易導致腦卒中。特別是忽冷忽熱容易引起血壓波動,所以高血壓患者最忌忽冷忽熱。
寒冷的冬天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時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容易引起血壓波動而導致腦卒中。但是又由于壓力大、不良的生活方式、危險因素得不到防治等原因,腦卒中的發(fā)病率逐漸年輕化。
“近期一晚上要為兩三位病人取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占我院神經內科病床位的80%,而50歲左右的腦卒中患者占住院病人三分之一。”劉新峰主任介紹。
介入治療是取栓的“利器”
突發(fā)缺血性腦卒中后,通過介入神經手術、用外科手段取出血栓,正成為神經科醫(yī)生手中的一把“利器”,被國際臨床學界熱點關注并推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治療可以實現(xiàn)在大血管閉塞的情況下,在有效時間內取出血栓,讓血管再通,降低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劉新峰主任說。
記者了解到,臨床開展的超早期治療有靜脈溶栓和動脈取栓術。但傳統(tǒng)的靜脈溶栓治療血管再通率低且并發(fā)癥多,多數(shù)無法達到滿意的臨床療效。而動脈取栓術是通過取栓支架、微導絲等機械方法將血栓搗碎,直接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使閉塞血管快速再通,搶救缺血半暗帶,減少死亡率和致殘率。治療時間窗較傳統(tǒng)溶栓治療延長,因動脈取栓治療無需使用溶栓藥物,從而減少了因溶栓藥物增加的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