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名南京知青代表清明祭早逝知青
“英雄知青”可免費落葬雨花功德園
南報網(wǎng)訊(通訊員 黃雋 胡靜 記者 馬道軍)一起唱國歌,向知青紀念碑敬獻花籃,致悼念緬懷,放飛和平鴿……今天上午,400多名南京知青代表,在雨花功德園為早逝的知青舉行清明公祭。
參與公祭的南京知青代表紛紛講述那段難忘的歲月。曾赴江蘇東辛農(nóng)場的知青陶健秋告訴記者,她今年72歲了,1965年從南京與姐姐一起插隊到連云港的,有幸能活到現(xiàn)在。
“那時候條件艱苦,缺醫(yī)少藥的,有的知青因病累倒而去世,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姐姐;有的為搶救集體財產(chǎn),不幸犧牲的;還有突遇災害,不幸喪命途中……”在與記者的交流中,陶健秋不停地擦著眼淚。
江蘇知青聯(lián)盟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近29萬南京知識青年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xiāng),大家同吃一鍋飯,共耕一片田,但不幸的是,期間他們有的為國捐軀,有的長眠在異地他鄉(xiāng)。
2013年,雨花功德園知青苑落成后,在南京知青群體中廣泛尋找當年的英雄,目前該園已先后免費安葬了陶健薇、郭子華、江杭蘋、趙雷等10名“英雄知青”。2015年,功德園內(nèi)又建起南京知青紀念碑,目前碑上共鐫刻了約200位已經(jīng)過世的知青名字。
雨花功德園常務副總經(jīng)理阮鋒表示,今后他們會為所有南京籍卻在異地犧牲的“英雄知青”提供免費安葬服務,讓英魂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當天,雨花功德園還主辦了“如何告別生命”專題公益講座,南京454醫(yī)院主任醫(yī)生周寧從臨終關愛講起,指出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被關愛,即使生命最后階段,仍是值得被尊重、被愛護,讓患者有尊嚴地離開。講座之前,大學生志愿者、殯儀館工作人員和來自社區(qū)的老年人還向南京市器官捐獻第一人身前為鼓樓醫(yī)院護士于璐進行獻花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