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1日起,城區(qū)暫不安排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建設,也暫不受理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購房申請。
■城區(qū)已經申請并有資格購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住房保障家庭,可以繼續(xù)購買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
■從2月1日起,城區(qū)經濟適用住房貨幣化保障的購房補貼標準從占上年度新建商品住宅平均價格的40%左右,提高到占上年度新建商品住宅平均價格的50%左右,約為5400元/平方米。
從2月1日起,城區(qū)暫不安排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建設,也暫不受理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購房申請。記者從昨天市住建部門的相關通報會上獲悉,根據國務院及省政府相關要求,我市將改進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優(yōu)化經濟適用住房保障形式,通過提高購房補貼比例來支持住房保障對象自主選擇購買住房。
以補代建
保障對象可自主選房買房
市住建局住房保障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規(guī)定,“規(guī)范發(fā)展經濟適用住房,嚴格執(zhí)行建設標準,單套建筑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同時,《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改進經濟適用住房制度。鼓勵推行經濟適用住房保障貨幣化,對符合保障條件的住房困難家庭發(fā)放一次性購房補貼,支持其在普通商品房市場自主選購住房”。
近年來,我市新建的經濟適用住房都為高層和小高層建筑,按“單套建筑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的規(guī)定,受高層住房公攤比例影響,申請者實際得房率將比較低。此外,經濟適用住房還存在建設周期長、項目偏遠、周邊商業(yè)配套不齊全等情況。“申請家庭從申請到入住一般要花上二三年,最長的一戶家庭曾經等了四年。”市住建局住房保障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經濟適用房存在的這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居住困難人群不能及時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的好處。
政策調整后,住房保障申請對象、即符合條件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一旦取得了住房保障資格,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消費能力,在姑蘇區(qū)、園區(qū)、高新區(qū)、吳中區(qū)、相城區(qū)等區(qū)域選擇購買新商品房,或者選擇購買姑蘇區(qū)的二手房,來解決居住困難。
“申請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不同套型、面積的住房購買。不再需要通過長期輪候、等搖號、等建成、等入住,也不再局限于購買政府建設的指定地點、限制套型的經濟適用住房,可提高住房保障的及時性。”市住建局住房保障處相關負責人說。
提高標準
50%的購房補貼標準全國最高
廉租房、租賃補貼、公房租金減免、完全出售型住房、共有產權型住房、政府購房補貼、公共租賃住房,這是我市在近年來逐步形成和不斷完善的七種保障形式。這七種保障形式的無縫對接和梯度式實施,使得市區(qū)人均住房面積在18平方米以下的最低收入、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家庭能及時有效地得到住房保障。從2009年至目前,市區(qū)共有47戶家庭領取政府購房補貼,有10037戶家庭購買經濟適用住房。
此次政策調整,涉及到的是購買完全出售型住房和共有產權型住房兩類經濟適用住房。據介紹,申請家庭購買住房的范圍為市區(qū)(不含吳江區(qū))范圍內的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或姑蘇區(qū)范圍內的存量住房。購房補貼面積標準為市區(qū)目前的住房保障人均面積標準,即18平方米。從2014年2月1日起,購房補貼標準從占上年度新建商品住宅平均價格的40%左右,提高到占上年度新建商品住宅平均價格的50%左右,約為5400元/平方米。
補貼比例從2009年的31%,到2010至2012間的33%,再到2013年的40%,五年來,我市已三次對購房補貼標準進行提高。“目前50%的補貼標準,是全國最高的。”據此測算,四人戶無房可以補貼到38.88萬元左右。
據了解,申請對象購房后,自行承擔所購房屋的維護管理、稅費、維修基金等相關費用。申請對象享受政府補貼購買的住房,納入保障性住房管理。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必須在購房合同中加注“政府購房補貼××萬元”的條款。房屋權屬登記機構在辦理房屋所有權證時,按保障性住房權屬管理規(guī)定,在權證附計欄加注“保障性住房”標記,并以“政府購房補貼××萬元”的格式注明政府購房補貼的金額。
享受政府補貼購買住房后,申請對象所購買住房的退出手續(xù)按照保障性住房上市交易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享受政府補貼所購買的住房,在上市交易時,必須將領取的購房補貼全額退還政府。如果住房保障對象采用隱瞞、虛報、謊報、提供虛假材料等不正當手段申請購房補貼的,將責令限期退回政府購房補貼,并在五年內不得申請住房保障。
城區(qū)已經申請并有資格購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住房保障家庭,可以繼續(xù)購買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2014年度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優(yōu)惠面積內的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3700元,優(yōu)惠面積外銷售價格仍為每平方米6000元。
加大供應公租房
從“有住房”變?yōu)?ldquo;有房住”
為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我市將在住房建設規(guī)劃中,加大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建設供應量,讓住房保障對象在房地產市場上能購買到面積較小、總價較低的住房。
同時,為引導合理住房消費、緩解老百姓住房困難,我市將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意見》等要求,包括重點發(fā)展公共租賃住房、實物保障以公租房為主等,住房保障形式上實現(xiàn)從“有住房”到“有房住”的重大轉變。
據悉,為緩解住房保障對象買不起房的情況,我市計劃在目前規(guī)劃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中,配建一定數量的居民公租房,讓買不起普通住房的老百姓能盡快租住到政府提供的居民公共租賃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