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紅學界一直有兩大公案,紅學家眾說紛紛,困惑讀者近百年:一個是《紅樓夢》后四十回到底是曹雪芹的原稿,還是高鶚或其他人的續(xù)書;另一個就是“程高本”與“庚辰本”之間的差異。4月26日晚,著名作家白先勇攜新書《正本清源說紅樓》做客蘇州誠品書店,以小說家的身份,重新解讀了紅樓夢。
《正本清源說紅樓》針對《紅樓夢》兩大議題編輯而成,匯集了自胡適以來,世界華人范圍內(nèi)的學者、專家、作家,對于《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作者問題以及“程高本”與“脂本”的差異比較、各抒己見的一些文章。
這一部紅樓雅集,第一輯“名家說紅樓”,收入了名家文章中論述兩大議題的摘要(包括王國維、陳寅恪、林語堂、俞平伯、夏志清等);第二輯“名家評紅樓”,包含了紅學研究各階段學者、作家的全篇重要文章(包括胡適、高陽、周策縱,以及楊絳、王蒙、白先勇等);第三輯,則特別收入了白先勇近年在臺灣大學授課而一筆一筆整理記錄的《庚辰本與程乙本對照記》,共一百七十余條,以及當今紅學大家的上海論壇實錄《〈紅樓夢〉百年議題:程高本和后四十回》。
白先勇先生表示,從一個小說寫作者的觀點及經(jīng)驗來看,世界上偉大的經(jīng)典小說似乎還找不出一部是由兩位或兩位以上的作者合著而成的。如果兩位才華一般高,一定各有自己的風格定見,彼此不服,無法融洽。而如果兩人一高一低,才低的那位亦無法模仿才高那位,還是無法融成一體。因此,他認為,《紅樓夢》是曹雪芹帶有自傳性的小說,是他的《追憶似水年華》,全書充滿了對舊日繁華的追念,尤其后半部寫賈府之衰,可以感受到作者哀憫之情,躍然紙上,似乎很難想象高鶚能寫出如此真摯動人的個人情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