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是蘇州文化遺產保護日。自2015年起,每年這個日子前后,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都會以一場文旅融合的非遺體驗活動,讓市民走近非遺,“觸摸”非遺,感受非遺與現(xiàn)代蘇州生活的交相輝映。
前天(6月23日),由市非遺辦主辦的第十季“觸動”暨“江南文化”非遺旅游體驗活動來襲,張家港線、太倉線、吳江線、吳中線、姑蘇線5條寶藏線路限時發(fā)車,帶領市民在游玩中感受非遺的無窮魅力。蘇報引力播App對“靈秀港城”張家港匠心游的精華部分進行了現(xiàn)場直播,給無法到達現(xiàn)場的朋友帶來云端“觸動”,吸引了17.5萬人次觀看。
非遺有“新”意
十年有“心”思
十年“觸動”,每年都有新意思。今年的第十季“觸動”暨“江南文化”非遺旅游體驗活動中,數(shù)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新技術手段被融入文化景點,為非遺賦能,令參與的市民耳目一新。
前天上午10時,參與張家港線活動的市民抵達第一個場館——河陽山歌館。河陽山歌館為保護和展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河陽山歌而建,穿行在這座江南特色明清仿古建筑中,市民通過科技互動裝置,走近河陽山歌,了解這項非遺的“昨天”。孩子們被場館中的一處綠幕攝影裝置吸引,只要站在綠幕前,一旁的屏幕里就會將孩子們的影像即時攝錄。通過屏幕再看,孩子們正置身于遠古的圍獵場景中,與高唱著河陽山歌的當?shù)叵让瘛懊鎸γ妗?。家長在外圍,覺得好玩又新奇,紛紛拿出手機,為孩子們與先民合影留念。
離開河陽山歌館,一行人來到張家港線的第二站——恬莊古街。古街上有榜眼府、楊氏孝坊等建筑。榜眼府內的“修身四境”沉浸式空間,通過三維數(shù)字影像,以“修身”為主題,經典修身格言融入畫面之中,提綱挈領,呈現(xiàn)了獨具特色的東方美學視聽盛宴,讓大家看進去了,也聽進去了。從榜眼府出來,港城非遺拖爐餅的香味傳來,隊伍中的幾位國際友人被老作坊里的爐具所吸引,要求店家現(xiàn)場演示拖爐餅的做法。而孩子們則顧不上看,人手一個拖爐餅,有滋有味地把非遺吃進了肚子里。
這樣的互動圖景,生動又立體,非遺變得可聽、可感、可賞、可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被激活,“觸動”現(xiàn)代人的心靈。
云端“觸”非遺
非遺圈新粉
連續(xù)多年,市非遺辦與蘇報“強強聯(lián)合”,以引力播App直播的形式,擴大蘇州非遺的觸達圈層,引起更廣泛的關注。
昨天(6月24日)下午,引力播直播團隊抵達張家港線的第三站——肖家巷非遺村,開啟直播。肖家巷的特色田園風光通過直播鏡頭被更多人看到。鏡頭里,一行人穿越花海,來到一間非遺工作坊,西施糕非遺傳承人周衛(wèi)忠早早地在此等候。待到參與活動的市民一一落座,他開始指導大家制作西施糕。
做好后的西施糕交由大家各自品嘗。來自南非的蘇州大學留學生范儒安第一次嘗到這種糕點,邊吃邊評價:“Q彈!好吃!”他的同學、另一位留學生馬克則表示:“我的中文水平不足以表達它有多美味?!狈度灏策€說,肖家巷特別美,給他帶來了一種“慢生活”的感覺,“蘇州這座城市,快慢古今都有涵蓋,讓我特別喜歡?!?/p>
之后,直播團隊隨參與活動的市民又來到了沙洲優(yōu)黃文化園。在這里,有一間擺放了來自87個國家、135款特色美酒的展廳,被稱為“美酒共和國”。外國友人們進入這一展廳,紛紛開始尋找自己國家的美酒,向隊伍里的其他人“激情安利”。范儒安是一位喝酒的行家,他表示,自己很喜歡張家港這種黃酒甜甜的味道,其中的非遺釀造技藝很不一般。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tǒng)性保護,除了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媒介。蘇州文化遺產保護日到來之際,非遺大市蘇州,以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用琳瑯滿目的非遺,持續(xù)“觸動”人心,讓非遺真正融入現(xiàn)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