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江蘇各地推薦申報的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候選名單結(jié)束公示。全省共有80人符合申報基本條件,無錫推薦的王建偉、劉柏生、李守才、方衛(wèi)明、周桂珍、顧紹培6人均在候選名單之列。市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透露,不久前吳歌國家級傳承人張浩生猝然長辭,讓人更感嘆非遺保護要抓緊。
現(xiàn)狀
道樂、吳歌已先后痛失“掌門”
無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現(xiàn)僅7人
據(jù)了解,在前四批公布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中,無錫共有惠山泥人的喻湘漣、王南仙,無錫精微繡的趙紅育,無錫留青竹刻的喬錦洪,吳歌的張浩生,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的汪寅仙、徐秀棠、呂堯臣,道教音樂的尤武忠9位傳承人。
不幸的是,尤武忠在2009年剛評上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后不久便因病離世,享年78歲。尤武忠是無錫道教音樂的唯一國家級傳承人,對胡琴、琵琶、三弦、笛子等道樂樂器樣樣精通。尤武忠去世后,無錫道教音樂幾近失傳,雪上加霜的是,省級傳承人許曉峰也于今年8月去世。好在伍虎勇、姜雪松、盧郁君、徐穎磊等新生代傳承人已經(jīng)成熟起來接班,無錫道教音樂才免于凋零。
2013年3月25日,本報A8版《吳歌,在瀕危中重新唱響》的專題報道,關(guān)注了無錫國家級非遺項目吳歌的傳承現(xiàn)狀,“吳歌王”張浩生曾談及吳歌傳承的困境和對策。今年5月,張浩生還在胡埭鎮(zhèn)向居民發(fā)放以吳歌形式開展普法宣傳的《法治吳歌》。沒想到,10月份,不到70歲的張浩生突發(fā)腦溢血離世,張氏吳歌成為絕唱。市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遺憾地表示,張浩生去世后,吳歌項目現(xiàn)只有唐建琴一位省級傳承人。
隨著尤武忠、張浩生的去世,無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僅剩7人,對本地部分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對傳承人的關(guān)愛都不能懈怠。
展望
新一批申報
要求注重傳承能力
3個國家級項目
匹配國家級傳承人
據(jù)介紹,原則上,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兩年申報一次。和前四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申報相比,第五批的申報力度較大,條件也苛刻了不少,要求申報者除了必須是省級傳承人外,還要求熟練掌握其傳承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從事該項目25年以上。無錫嚴(yán)格按照申報標(biāo)準(zhǔn)推薦了6人,從藝至今時間最短的20多年,最長的近60年,平均從藝時間長達40余年。
其中,年紀(jì)最輕的是致和堂膏滋藥制作技藝傳承人劉柏生,1969年出生,還不到50歲,但錫劇項目的“小王彬彬”王建偉、宜興均陶制作技藝的李守才和方衛(wèi)明均已年過花甲,而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的周桂珍和顧紹培更已是古稀之年。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申報對傳承人的傳承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在該項非遺的傳承中具有核心作用,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yǎng)后繼人才,而那些無法履行傳承義務(wù)的傳承人,和從事非遺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但不直接從事傳承工作的人不能申報。錫劇、致和堂膏滋藥制作技藝和宜興均陶制作技藝均為無錫國家級非遺項目,但目前與之相匹配的國家級傳承人還是空白,如果此次無錫推薦的相應(yīng)傳承人能成功當(dāng)選,將極大擴充無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隊伍,對無錫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也是一個巨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