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網訊 7月30日全面完工的第一批積水路段整治改造工程,在昨天的大雨中經受住考驗、成效初顯,工農路政務中心門前路段、北大街(江海大道—永怡路)等原先的老大難澇點,此次未現惱人的積水。與此同時,市區(qū)第二批積水路段整治工程于8月初啟動,共排定14個工程,由市政設施管理處進行實施的有12處,目前3處進入施工階段,其余均在進行開工前的準備工作。
昨天下午,雨勢加急變大,雖然市政設施管理處此前早已對強降雨防范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但考慮到臺風影響下的天氣變化,應對工作絲毫不敢怠慢,人員、機械設備等全部到位待命。市政設施管理處副主任瞿志軍介紹,100多名市政工人冒雨全天上路巡查,隨著雨情的增大,還會第一時間增加人員、調派設備機械,到昨天下午為止,市區(qū)沒有出現較大的積水點。
記者了解到,從4月份啟動的第一批積水路段整治工程中,有9項是由市政設施管理處負責完成。到7月底,8個改造點全部順利完成,僅剩國強路積水點由于涉及下穿鐵路通道,市政部門需要和新長鐵路淮安鐵路段協(xié)調施工方案。目前,方案已經獲批,將與第二輪工程一起實施。
每逢大雨,家住易家橋新村的施女士從新村走到易家橋東橋頭的青年路上,總會蹚過一段低洼積水路面。上周,她欣喜地發(fā)現施工人員在這個區(qū)域忙碌起來,施工內容正是積水路段整治。據了解,和此處同時列入第二批改造方案的路段還包括:沿河路(工農路東側匝道);通京大道(青年東路南側),青年中路(五一路-通京大道),通滬大道(太平路-營船港河),工農路(桃園路-崇川路),通寧大道(幸余路北),北大街(江海大道-北城大橋),工農北路(站前二號路-永和路),幸福大道(寧啟鐵路下),火車站站前廣場,長江路高架(大白鯊門前),教育路。按照計劃,第二批積水路段整治改造工程將于年內完成,屆時市民可告別上班出行“蹚小河”的現象。
記者朱蓓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