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模型。邱凌攝

雕塑效果圖。
閱讀提示
本報曾經(jīng)報道過《非遺雕塑廣場城慶期間亮相“城門”造型打造新地標》。作為“揚州486”的地標建筑,非遺雕塑將于2500周年城慶期間與廣大市民見面。那么這座講述揚州文化和歷史的雕塑到底什么樣?昨日,記者了解到,“城門”造型的非遺主題廣場雕塑模型已制作完成,未來這也是揚州首個采用新技術將光系統(tǒng)引入其中的整體雕塑。
非遺廣場主題雕塑模型出爐
日前揚州工藝坊升級為“揚州486集聚區(qū)”,一大批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將入駐。“如揚州的雕版印刷技藝、通草花技藝、江都漆畫、裝裱技藝、揚州面塑等都將陸續(xù)在非遺集聚區(qū)亮相,與市民見面。”工藝坊經(jīng)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陳付權告訴記者,在工藝坊的西側非遺主題廣場內一座新的地標非遺雕塑將于2500周年城慶期間與廣大市民見面,成為揚州新的一景。
作為非遺主題廣場的點睛之筆,設計完成的新地標究竟什么樣?這也是不少市民所關心的問題。
昨日,記者了解到非遺雕塑的模型目前正式出爐。在設計者、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常再盛的工作室,一座1:10的模型映入眼簾。非遺地標由底座和雕塑兩部分組成,在整體造型上,常再盛依然延續(xù)了之前設計方案中的“城門”造型。“在原有的城門造型基礎上,在模型制作過程中,我們采用了藝術表達的手法,將門的兩邊進行了節(jié)奏化的處理。”常再盛介紹,通過這一動態(tài)平衡處理過的繁體“門”字,表示文化上的不斷攀登,更具有審美意義。
常再盛從事雕塑藝術多年,在他手下曾誕生過“鑒真東渡群雕”等許多城市雕塑。“在方案和模型制作過程中,通過不斷地研究,最終我們將采用燈光藝術和雕塑整體結合的方式來表現(xiàn)雕塑之美。”他告訴記者,以往揚州的雕塑會在底部加裝發(fā)光管等來襯托雕塑的雄偉,“這次我們采用了最新的技術,將燈光直接和雕塑融合起來。”
據(jù)悉,這也是揚州首個整體引入燈光系統(tǒng)的雕塑作品。
精雕細刻,將歷時大半年打造
從幾個月前開始,經(jīng)過一次次的修改,最終確定了非遺雕塑的設計方案。常再盛說,模型也是由他制作而成的,模型的每個細節(jié)都經(jīng)過了精心思考。“在原先設計方案基礎上,我們對雕塑的整體顏色進行了大膽調整,但是大門依然采用了揚州的傳統(tǒng)工藝——玉器和漆器,來表現(xiàn)揚州的悠久歷史”。
在基座上,常再盛又加裝了一級花臺。通過變化的底座高度,來體現(xiàn)揚州文化的不斷發(fā)展。
對于麻石底座的浮雕,為了使得浮雕更能體現(xiàn)揚州工藝的特色和個性,他也進行了重新設計。“我們對揚州工藝追根溯源,歷史上那些‘揚州工’經(jīng)典的場景都將在這些浮雕上有所體現(xiàn)。”他舉例,比如揚州玉的精雕細琢、漢代漆器的精美、唐代銅鏡技藝、宋代的揚州瓷刻等一系列的造型,“這種用連環(huán)畫的浮雕形式講述揚州工的手法,不僅使畫面整體感增強,也更加凸顯了‘揚州486’內非遺項目的集聚。”常再盛介紹,目前雖然模型已經(jīng)完工,但為了力求這組雕塑以更優(yōu)美的形象展現(xiàn)在中外嘉賓面前,他還將花費數(shù)月的時間不斷精雕細琢,完成12.8米高的巨型雕塑的制作。記者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