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區(qū)清涼峰鎮(zhèn)玉屏村
在大水盆里“泡澡”“漂選”,汰劣存優(yōu),用錘子破殼,在柴火鑊里煮一天,再到炭火上烤一宿……幾經(jīng)水火交煎,臨安古法炒制的山核桃出爐了。輕輕掰開碎殼,將果仁送至舌尖,果香伴著淡淡的松脂味在舌尖和口腔彌散開來。
“我們采用古法純手工炒制山核桃,通過土灶蒸煮、手工破殼、炭火烘干等工藝,蒸煮時就加鹽或者加辣椒,不添加其他任何東西,保證山核桃的原汁原味?!苯?,在臨安區(qū)清涼峰鎮(zhèn)玉屏村山核桃共富工坊,玉屏村強村公司負責人方劍波一邊“拾掇”著土灶上的山核桃,一邊向記者介紹道。
去年這個時候,這個共富工坊的“前身”還是個棄用多年的豬欄。玉屏村坐落在浙皖交界處,是典型的偏遠山區(qū)、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村集體增收既無資源,亦無資產(chǎn),為了完成“8050”(村級集體年度經(jīng)濟總收入80萬元以上,經(jīng)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目標,玉屏村集體多方籌集資金,將豬欄盤了下來,改建成山核桃共富工坊,專門烹制“古法”山核桃。
制作“古法”山核桃有嚴格規(guī)定的九道工序:浮、熱、敲、煮、洗、曬、烘、選、裝。玉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學成說:“我們村除了山核桃,也沒別的資源,去年,我們商量,能不能把老底子的山核桃制作工藝重新拿起來,做一款‘古法’山核桃,去打打市場看?!庇谑?,山核桃共富工坊就這樣建起來了。
玉屏村山核桃種植面積共計600畝左右,年產(chǎn)量約20萬斤?!斑@幾年,山核桃價格波動幅度比較大,村民擔心賣不到好價錢,經(jīng)常早早地就將山核桃賣給收購商。”方學成介紹,“村里共富工坊建起來之后,村民就可以把山核桃賣給村里,不僅可以享受到‘最低價保護’,還能在工坊內(nèi)打份工,獲取額外收入?!?/p>
眼下,共富工坊剛開業(yè),處于試運行期?!澳壳埃覀兊纳胶颂抑饕c‘汪記’合作,看看市場銷路。接下來正式運行后,我們將視情況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等工坊滿負荷運行,每年可收購和加工山核桃近2萬斤,營業(yè)額有望達100萬元,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左右,還將帶動村民和周邊農(nóng)戶就業(yè)15人。”方學成如是說。
記者手記
強村富民 另辟蹊徑
玉屏村的這鍋山核桃,帶著古法烹制的匠心。在食物品類繁多、味蕾審美疲勞的當下,它以“復古”思維創(chuàng)新歸來,勇于破除村集體“賣資源”的慣常思維和路徑依賴,以自主創(chuàng)業(yè)弄潮商海、強村富民,為新時代鄉(xiāng)村共富提供了可借鑒的示范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