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婷和王小雨面向海外客戶,用英語進行直播。
走進不到十平方米的直播間,仿佛踏入了連接世界的窗口。兩個年輕的面孔,從容地坐在手機前,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激情洋溢地向海外消費者展示本土商品,他們就是跨境電商主播。在“出海”潮頭正勁的背景下,直播帶貨正成為外貿新方式,讓跨境貿易“跑更遠”。
提前三小時準備英語腳本
7月3日15:00,伴隨著歡樂而充滿激情的開場白,一場面向全球客戶的直播在安徽振達刷業(yè)有限公司正式開播,高品質的產品與有趣的對話吸引不少海外客戶駐足,開播不到10分鐘,就有了近10條互動留言。
記者了解到,這是主播吳亞婷和王小雨的首次搭檔,此前都是單人直播,為了讓直播間的氛圍更加熱烈,互動更為流暢,經過商討,二人決定合作嘗試一次。
“兩人搭檔直播的好處是不容易冷場,還能碰撞出更多火花。”吳亞婷說,自己的性格比較活潑,在組合中主要負責活躍氣氛,王小雨的性格偏向內斂沉穩(wěn),主要是講解產品。“直播前我們需要將產品要點梳理記牢,這樣才能回答直播中客戶提出的問題。”
在二人的直播間內,除了擺放著需要重點講解的光伏清潔刷,以及燈光、大屏幕等直播設備,桌子上還放有寫滿了筆記的英語腳本。王小雨告訴記者,每次直播前都要提前2~3小時準備,除了要熟悉產品內容,還要設置環(huán)節(jié)巧思,來引起觀眾的興趣。
“平時我們會經常瀏覽一些國外主播在直播時使用的話術和小游戲,看到不錯的就會運用到自己的直播中來。”王小雨分享道,“有一次,我們針對直播間下單的觀眾設置盲盒機制,在幾個袋子里放不同的禮物,客戶可以隨機選擇,作為售后福利。”令王小雨沒想到的是,這個小活動吸引了一位來自加拿大的“路人粉”,經過業(yè)務員后期溝通,現(xiàn)已發(fā)展為長期客戶。
當然,跨境電商直播只是吳亞婷和王小雨工作的一部分,作為外貿從業(yè)者,平日的工作還有線上線下拓客、解答海外客戶問題等。
據了解,吳亞婷和王小雨所在的安徽振達刷業(yè)有限公司“出海”多年,公司將物聯(lián)網技術與刷業(yè)緊密結合,生產的道路清掃刷、電動掃地車刷、光伏清潔刷等銷往德國、英國等歐洲地區(qū),還有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qū),今年計劃開拓南美市場。
記者了解到,公司目前通過跨境電商直播來展示最新產品,讓海外客戶更加直觀地了解一些細節(jié)參數,從而跨越空間,增加他們的信任,促成合作訂單的成交。
直面文化差異直播“不怯場”
主播吳亞婷畢業(yè)于安徽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第一份工作也是跟外貿相關,主要是和國外客戶打交道。吳亞婷說,第一份工作所積累的語言能力,為第二份工作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跨境電商主播,能夠用英語流利對話是基礎,此外還要求不懼鏡頭、性格開朗,而這些都是吳亞婷所擅長的。“一方面我比較看好外貿制造實體業(yè)的發(fā)展前景,另一方面在互聯(lián)網如此普及的背景下,國際貿易也如火如荼。”吳亞婷說,跨境電商直播就好像一架橋梁,連接著國內產品與國外市場,讓更多“本土造”走出去。
與吳亞婷不同,1998年出生的王小雨,是寧波大學英語筆譯碩士研究生,今年剛剛畢業(yè),這也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找工作階段,經過學長學姐介紹,王小雨開始接觸外貿行業(yè),尤其是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等,在校期間他也在相關公司實習過。
起初剛接觸直播工作,性格內斂的王小雨有些懼怕鏡頭,常常出現(xiàn)忘詞的情況,這讓他很是焦慮。如何應對這份挑戰(zhàn)?王小雨的回答是:熟能生巧!“我們幾乎每周都有2~4場直播,多的時候天天都有,每場之前都需要在短時間內學習不同產品、撰寫直播腳本,場次多了就逐漸適應節(jié)奏,也會成長得很快。”
與國內直播不同,跨境電商直播面向的是全球觀眾,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等都會影響直播效果。吳亞婷告訴記者,有次一位英國客戶在評論區(qū)說了句俚語,她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于是靈機一動,當下又問了一遍,才明白對方是“讓我三思一下”的意思,這讓吳亞婷意識到,平日里要多學習積累當地的語言和文化。
“看似是現(xiàn)場直播,實際上功夫都在平時。”吳亞婷說,對于一名跨境電商主播來說,臨場應變能力和成熟的銷售技巧也十分重要,“平時,我們會關注海外流行的關鍵詞,將熱門引流詞列出來,在直播過程中進行使用。”
合肥跨境電商企業(yè)“乘風出海”
今年9月,吳亞婷和王小雨將帶著公司的“新刷子”參加廣交會,并在現(xiàn)場完成第一次展會直播。
跨境電商行業(yè)發(fā)展日新月異,作為新職業(yè)的從業(yè)者,王小雨對未來發(fā)展抱有樂觀態(tài)度。“雖然AI數字人直播越來越火,對直播行業(yè)產生一定沖擊,但終究代替不了真人,因為直播是一份人與人溝通的工作,需要情緒與情感的投入。”王小雨說,無論市場怎么變,萬變不離其宗,“我們要做的是跟隨變化去適應,改變方針策略,形成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
近年來,合肥培育引進一達通、凱福佑等外貿綜合服務企業(yè),構建跨境電商完整服務鏈條,促進大恒能源等傳統(tǒng)企業(yè)轉型發(fā)展跨境電商,孵化培育出梵海科技、米萊諾、陽樂太陽能等一批跨境電商中堅企業(yè)。
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跨境電商企業(yè)約2600家,其中年交易額超2000萬元的企業(yè)139家。今年1~4月,實現(xiàn)跨境電商交易額超2000萬元的企業(yè)40家,超億元企業(yè)8家。據亞馬遜數據,2023年合肥市跨境電商交易額、新增賣家數均位居全國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新能源領域,合肥企業(yè)跨境電商交易規(guī)模居全國前列。據阿里國際站數據,2020年至2023年,光伏新能源領域的合肥賣家從45家增長至160家,實現(xiàn)交易額從5億元增長至26億元,分別增長了2.6倍和4.2倍。
跨境電商企業(yè)越來越多,為想在合肥扎根的從業(yè)者提供了施展能力的平臺。
根據市商務局最新數據,2023年,合肥市跨境電商交易額首次突破200億元,同比增長21%。2024年1~4月,全市實現(xiàn)跨境電商交易額52.64億元,同比增長19.5%。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李潤媛 文 吳翰林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