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8月14日訊 綿綿不似夏雨,可你又不敢把夏天的裝備收拾起來,真讓人揪心。
其實沒那么不好過,簡簡單單跟著天氣的節(jié)奏走,便一切安好。
這一天的雨,直接把秋天給拽了出來。用手摸摸小雨珠,涼意順著指尖滑到手心里,再一滾,手臂上便起了雞皮疙瘩。后脖子處一不小心淋了幾滴雨,更是嗖嗖的涼。
這一天的雨,愣是把最高氣溫控制在20℃邊緣。“@南京氣象”說,“今兒降水配合偏北風,我市氣溫一路低迷,白天最高氣溫22.1℃,創(chuàng)今年三伏天新低。反查歷史,2003年的今天,我市最高氣溫也就22.5℃。”
我沒刻意去查我市歷年同期的氣溫,僅憑記憶,這種涼快肯定是近年來少有的。
前面說了,要想把日子過踏實,就得跟著天氣的節(jié)奏走。這樣的日子,你得把它當秋天過,也就別留戀西瓜冷飲冰啤酒了。
夏天的情緒一冷淡,再看那些個夏天的元素時,都覺得有點扎眼。
從入夏起,小區(qū)樓下的超市就把冰柜放在門口,里面裝的是各色冷飲。熱的那會兒,冰柜上面總是蓋著厚棉被,怕太陽把里面的冷飲給曬化了,饞嘴的孩子總會不自覺掀開棉被,然后把目光移到爸媽的臉上。這會兒,天涼,那層棉被已經被超市的工作人員拿走了。結果,直接裸露在眼皮底下的冷飲們并不招孩子們待見。他們知道,過了吃冷飲的季節(jié)了。
有的人在遵守“不時不食”這個老傳統,有的人卻在尋找著新奇的食譜。有些時候,還是講究一點好。特別是這個時候,季節(jié)傻傻分不清,你就不能再亂了。
老話說,秋瓜壞肚。這會兒,兒童和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就得注意忌口。西瓜性涼,加上立秋后人的胃腸道對寒涼食物的適應能力下降,所以立秋后的西瓜應少吃,尤其是冰凍的西瓜,更不能像盛夏那樣大快朵頤,否則易傷脾胃和引發(fā)其他疾病。
從養(yǎng)生角度來說,立秋后人要吃一些溫熱的水果,如:梨、柿子、橘子等,以調理脾胃,這樣才無損身體陽氣,到了冬天比較不容易感冒、腹瀉或者手腳冰冷等。對于其他冰冷的食品也一樣,在食用前最好能看一下保質期,而且只能適量。普通人還是少吃冰冷的食物為宜,年老體弱、心血管疾病患者、嬰幼兒、體質寒涼的特殊人群等,更應忌吃。
今天,多云,偏東風3—4級,20—27℃。氣溫正好,只希望太陽能露露臉,把那種軟綿綿的感覺曬掉。
又有人問:后面就這樣溫涼下去嗎?這個夏天就這么結束了嗎?
“@中國氣象愛好者”說,非也。只是40℃以上的高烈度高溫很難出現,但35℃以上的高溫還是會回來的。今天開始,副熱帶高壓將在華南登陸,到下旬,大范圍炎熱天氣將會重現江南華南,長三角也會很熱。
夏天還在,那就繼續(xù)去描繪你的夏天故事吧。(記者 郭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