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雖然已過,高溫天氣卻越演越烈,秋老虎剛剛開始呲牙,淮安的小伙伴們就熱得受不了。在這個如蒸如烤的天氣里,一切消暑良方都是大受歡迎的。包括空調(diào)、電扇、蒲扇、吃冷飲……還有抱冬瓜。前不久,抱冬瓜睡可以降溫這個說法在網(wǎng)上傳得沸沸揚揚。據(jù)說把大冬瓜洗凈后放在床上,晚上熱得睡不著的時候摸一下,或者干脆抱著睡,1小時能降3℃體溫哦,堪比電扇和空調(diào),而且省錢和環(huán)保得多啦!這個真可以有嗎?我們不妨來試試看。
□晚報記者 傅停停
實驗志愿者抱著“黑長個”
實驗?zāi)康模?/span> 驗證抱冬瓜可以降溫的靠譜程度
實驗器材: 冬瓜兩只、西瓜一只,體溫計一只,筆式溫度計一只
實驗過程:
1抱冬瓜真的可以降溫?
早在一個星期前,為了此次實驗,記者就在菜市場上買來了一只冬瓜。這只冬瓜7斤半重,大小和一只足球差不多,體型短小圓實,表面覆蓋有一層像霜一樣的白毛,因此記者給其起個綽號叫“小白胖”。剛買來肯定不能直接抱,被那些白毛戳到的感覺可不好玩,因此記者使用了一塊新的“洗刷塊”給其洗了個“澡”。然后摸了一下試試,光溜溜的,隱約還有點涼意。這下可以試試了吧?迫不及待的記者把“小白胖”放到了自己的光肚子上,心里立刻浮現(xiàn)了被坑的感覺——沒有怎么涼,只不過不算熱。
當(dāng)天晚上,記者洗過澡后準(zhǔn)備睡覺,又摸了一下放在涼席上的“小白胖”,感覺卻又不一樣了,一股微弱的涼意傳到了手上,再抱上試試,還真比不抱要涼快一些。此后,記者每天抱著冬瓜“小白胖”睡覺,雖然冬瓜“小白胖”的形狀(矮、短、圓)讓人抱著不是太舒服,但它微弱的涼意還是能讓人感到一絲欣慰。通過一個多星期的體驗,記者有如下體會:首先冬瓜的涼意是很微弱的,只有當(dāng)心靜下來才可以感覺得到;其次這種微弱的涼意持續(xù)的時間卻很長,就算抱著冬瓜一個整晚,冬瓜的表面摸起來也不會覺得熱。
感性的體驗說過了,我們再來看看理性一些的數(shù)據(jù)。為了驗證抱冬瓜一小時降3℃體溫的真實性,記者挑選了一個午后進行實驗,實驗房間內(nèi)拉著厚窗簾關(guān)著窗戶,只有電扇沒有空調(diào),這樣氣溫的變化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就降低到了最小。為了和冬瓜親密接觸,記者需要光膀子上陣。
首先用一個小時來測定人體溫的變化,從下午2:00到3:00,記者每隔半個小時就用體溫計測一次自己的腋下體溫,得出結(jié)果分別是36.4℃,36.5℃,36.4℃,而用筆式溫度計測得記者體表“肚子上”的溫度基本恒定在34.5℃左右,此時旁邊的冬瓜“小白胖”表面溫度約為33.5℃。實驗開始!記者把“小白胖”放在自己的光肚子上,并堅持抱上一個小時之久,然后每隔20分鐘測一次溫度,一共也測得三次。測得記者腋下的體溫依次為36.1℃、35.9℃、35.7℃。體溫還真的降低了!和記者涼快了一些的感覺是一致的。筆式溫度計測得與冬瓜接觸的記者肚子上的溫度依次為34.1℃、34.2℃、34.1℃,比之前果然降低了一些,而冬瓜“小白胖”表面的溫度依次為33.5℃、33.7℃,33.6℃,與之前基本沒什么變化。
2不同冬瓜降溫效果相同嗎?
記者雖然得出了抱冬瓜確實可以降溫的結(jié)論,但降溫的效果和網(wǎng)上所傳“1小時能降3℃體溫”相距甚遠。是不是記者所用的冬瓜不夠大?為了進一步探討這個的話題,記者又去菜市場,買來一只約14斤重的長冬瓜。這只冬瓜的品種和“小白胖”有所不同,形狀顯瘦長,表皮呈黑綠色,買的時候表面就沒有那層像霜一樣的白毛。為了方便記述,也給這個冬瓜起個外號,叫“黑長個”。
記者把“黑長個”洗干凈后,也像之前一樣抱在懷里,一股更加明顯的涼意馬上就體會到了,看來這個大個子的涼勁比前面的“小白胖”好像更厲害一些。其實光憑手摸也能體會出來,只是這種差別比較細微。
這里要補充說明的是,不管是“小白胖”還是“黑長個”,它們的涼意全憑冬瓜自身提供,買來之后并沒有在冰箱里面放過。而抱著它們的感覺,其實和抱著一個涼水袋差不多,感覺還沒有水袋那樣涼。與水袋不同的是,冬瓜更不容易被抱熱,如果把臉貼在冬瓜表皮上,能感覺到一股淡淡的涼意從冬瓜內(nèi)部散發(fā)出來,這種感覺會隨著抱的時間增長而有所加強,所以熱的時候抱著冬瓜越抱越覺得舒服。
最終還是要用數(shù)據(jù)說話。同樣在那個封閉的、只有電扇沒空調(diào)的房間里進行實驗。記者將“黑長個”摟抱了一個半小時,每隔半小時分別對自己的腋下體溫、與冬瓜接觸體表的溫度、冬瓜體表的溫度進行一次測量,連此次實驗剛開始的初始數(shù)據(jù),一共是四組數(shù)據(jù)。測得記者的腋下體溫依次為36.3℃,36.1℃,35.7℃和35.6℃??磥?ldquo;黑長個”的降溫效果確實要比“小白胖”好一些,但顯然沒有“1小時能降3℃”那么夸張,根據(jù)記者的實驗,抱著冬瓜1小時體溫大約可以下降0.6℃,而且不可累計哦!
而冬瓜表面的溫度數(shù)據(jù)依次為32.9℃、33.1℃、33.2℃和33.4℃,可以看出上升的幅度也是非常的緩慢。與冬瓜接觸的體表溫度依次為34.3℃、34.1℃、33.9℃和33.5℃。抱了一個半小時后,體表溫度下降接近1℃?! ?/p>
3抱西瓜可以代替抱冬瓜嗎?
冬瓜為什么抱著涼呢?有網(wǎng)友分析,因為冬瓜含水量高,所以抱著冬瓜就相當(dāng)于抱著一個冷水袋,而且冬瓜的體積夠大,水分夠多,吸收人體熱量后,溫度不會馬上升高,長時間抱過之后還是涼涼的。而據(jù)有關(guān)專家分析,要論含水量,其實還是西瓜最高。因此有人就猜測,是不是抱著西瓜更涼快呢?不少網(wǎng)友覺得,之所以抱冬瓜而不去抱西瓜,是因為冬瓜具有長條的外形優(yōu)勢和相對致密不易碎的質(zhì)地。事實真是這樣嗎?記者通過親身實驗,卻得到了意外的結(jié)果。
記者買來一只十余斤的大西瓜,洗刷擦干之后,把一只手按在西瓜上,另一只手按在冬瓜“黑長個”上,兩只手明顯感覺到了差異——冬瓜比西瓜要涼不少。記者發(fā)現(xiàn),這種差異比冬瓜“黑長個”和“小白胖”之間的差異要明顯許多。把西瓜抱在懷里,遠遠沒有抱冬瓜舒服,那種瓜皮和皮膚的涼涼的“親切感”一點都沒有體會到,感覺就像抱著一截木頭。
在進行上述兩個實驗同樣的條件下,記者測量了懷抱西瓜一小時腋下體溫、西瓜表面溫度和與西瓜接觸的體表溫度共三組。時間間隔也是半小時。經(jīng)測,記者的腋下體溫依次為36.1℃,36.2℃和35.9℃,如果說有降低也是極小的。而與西瓜接觸的皮膚溫度一直在34.5℃附近搖擺,看不出任何的規(guī)律,西瓜表面的溫度也是雜亂無章,基本在34.3℃左右。
實驗結(jié)論1:
抱冬瓜可以降溫?這個可以有!
實驗結(jié)論2:
如果你想抱著冬瓜避暑,最好還是選大點的冬瓜。
實驗結(jié)論3:
雖然西瓜含水量更高,但抱著西瓜基本沒有涼快的效果。
點評人:市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主治中醫(yī)師于一江
抱冬瓜降溫的方法可不可取呢?記者咨詢了市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主治中醫(yī)師于一江。于醫(yī)師表示,自己在微博上也看到過這樣的說法,如果經(jīng)實踐表明這種降溫方式確實有效,那么這樣做也未嘗不可,只是要保證把冬瓜表皮的毛清除干凈,否則容易引起腫痛、過敏甚至是感染。
于醫(yī)師說,這幾天我市連續(xù)晴熱高溫天氣,建議大家減少外出活動,避免日光直射,在家也不要一直吹空調(diào)或把空調(diào)的溫度調(diào)得過低,那樣很容易得空調(diào)病,這幾天因此來醫(yī)院就診的病例不在少數(shù)。
于醫(yī)師建議,天熱的時候可以適量吃些西瓜和綠豆,甚至還可以拿荷葉熬水喝,這些都是清熱解暑的。荷葉最好選用從中藥房買來的制成品,如果是自己采集的新鮮荷葉一定要經(jīng)沸水煮透。另外,用西瓜皮熬水喝也利于降暑,用西瓜皮上的“白瓤”做涼拌菜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