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酒店百米遠(yuǎn)就遭賊,一回頭賊已被反扒隊員按住
早出晚歸,常年無休,一代代反扒隊員暗戰(zhàn)在杭州角角落落

做房產(chǎn)開發(fā)的楊先生前天下午遭遇了扒手——在杭州秋濤路上的一家快捷酒店門口,楊先生背著個單肩包,走出大門不到百米,扒手就對他下手了。這個時候,楊先生還一點感覺都沒有。
直到,身后有人喊他,你回來,回來……
楊先生回頭一看,是兩名男子,一個青年,一個中年,摁倒了另一名長得黑黑瘦瘦的男子。
黑瘦男子的口袋里,驚現(xiàn)楊先生的三星手機。
哦,摁倒他的,原來是兩名反扒隊員。
這個時候,還鬧出了一個小小的烏龍。這個烏龍,倒是可以做個提醒的:主動配合反扒隊員,才能把扒手繩之以法。
另外,這或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再次把目光投向杭州反扒隊員這個群體。一代一代的反扒隊員,起早貪黑,奮戰(zhàn)在杭州的角角落落,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nèi)A聽。
被叫住的時候他才知道手機被偷了
先回到楊先生那個案例。
兩名反扒隊員亮明身份,請楊先生上車到大隊去做個筆錄。
“我開始看看他們沒穿警服,有點不太相信呢,就不肯去,還叫一個圍觀的小伙子幫我打110,叫來了穿制服的民警。”楊先生如是說。
趕到的是轄區(qū)望江派出所的民警。
民警一看兩名反扒隊員,哦,是自己人。
楊先生這回才信了,對兩名反扒隊員豎起了大拇指,并答應(yīng)做筆錄。
這兩名反扒隊員,年輕的姓方,中年的姓陳,是上城刑偵大隊便衣隊的。
小方對楊先生說,理解萬歲,謝謝配合。
小方說,他和老陳是一對搭檔,這兩天正在清江路一帶反扒。“下午我們就是在清江路上發(fā)現(xiàn)這個扒手的,因為職業(yè)敏感,我們看他的動作不太對,就一路跟蹤,清江路,秋濤支路……直到案發(fā)的地方,跟了快一個小時。”然后,小方和老陳看到扒手對楊先生下手得手,于是立馬抓捕。
這名扒手姓何,是貴州人,80后,有多次前科,現(xiàn)在已被刑拘。
“楊先生開始的不理解,我們可以理解,可能我們沒有穿警服,打110,那我們一點不怕的,呵呵。”小方說,所有反扒隊員都希望得到事主的配合,首先是不要太著急地拿回贓物,因為這是物證,需要做進一步檢驗,第二是希望事主能夠及時地配合做筆錄。只有人證物證齊全了,那才能真正地把扒手繩之以法。
杭州反扒元老“饅頭”:那個時候一天工資是八角錢,因此反扒隊也叫八角隊
“饅頭”這個名字,在杭州反扒界鼎鼎大名?,F(xiàn)在,還奮戰(zhàn)在一線反扒的,他絕對是元老。“饅頭”大名馮文星,供職于交通(水上)治安分局,54歲。他的前輩和老師,很多已經(jīng)作古,或已在家頤養(yǎng)天年。
1978年,“饅頭”開始搞反扒。為啥?興趣,反扒是他的興趣。“那個時候,我參加的反扒隊叫‘八角隊’,意思是一天的工資是八毛錢。”那個時候,饅頭他們所能依靠的反扒利器,就是一雙肉眼。
路面上,扒手不多,扒手基本都活動在公交車上。而且,扒手大都是杭州本地人。這,是兩個當(dāng)時的主要現(xiàn)實情況。“3路車,8路車,還有7路車,我就是這樣開始搞反扒的。”“饅頭”說,1978年上半年,自己一直沒開張,到下半年他的技術(shù)就練出來了,開始有了“生意”。要知道,“饅頭”那個時候幾乎天天凌晨4點一刻起床上路。
第一次抓扒手,是在靈隱公交終點站,“饅頭”到現(xiàn)在還能想起那時的感覺,真是心都快跳出來了,緊張啊!“那個扒手偷出了一只皮夾,那個時候沒有手機的,要么偷光鈔(現(xiàn)金),要么就是偷皮夾。抓捕成功之后,我心里那種成就感是強烈的。”
相比現(xiàn)在,那個時候扒手的手段更高明一些。
比如,有一種手法叫“取方子”。啥意思?就是扒手把皮夾偷出來,把里面的現(xiàn)金偷走,再把空皮夾塞回原位。“饅頭”說,現(xiàn)在的扒手膽子大,手段更直白,大馬路上也敢用鑷子把人家的手機從褲子口袋里夾出來。所以,反扒這一行,也要戰(zhàn)術(shù)升級。
這么多年,和扒手一次次交鋒,“饅頭”練出了一雙火眼金睛,路面辨認(rèn)扒手無礙。1985年,“饅頭”成了正式民警,一直干到了現(xiàn)在。“帶帶徒弟,希望有好苗子,自己有興趣最重要。”
老反扒隊員也遭遇過誤傷。“我們那個時候抓扒手,先上去把贓物給奪過來,然后反扣住扒手,這時候事主走過來,發(fā)現(xiàn)贓物在我們手里,而扒手開始賊喊捉賊。”反扒隊員清一色是便衣啊,事主正是又氣又急的時候,不分青紅皂白就對“饅頭”動了手。
“也沒什么,后來講清楚了,亮證件了,事主都道歉的。”“饅頭”說,這并不能泯滅他干反扒的熱情。
“饅頭”有個習(xí)慣,路上遇到粗心大意,沒有防范意識的路人,肯定要上去提醒一下。反扒隊員“饅頭”,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抓獲扒手3000余名。
杭州反扒新人“大頭”:微信和高清探頭神組合,揪出打飛的扒手三人組
原諒一下,這位反扒隊員只能出現(xiàn)外號:大頭。
他30來歲(差不多就是“饅頭”干反扒的年數(shù)),供職于湖濱反扒隊。嗯,“大頭”說的第一句話,和“饅頭”說的幾乎一樣:興趣,因為興趣我才干反扒。
“大頭”是2011年開始在湖濱派出所民警的帶領(lǐng)下,奮戰(zhàn)在杭州最熱鬧的湖濱地區(qū)。
作為反扒隊員,“大頭”自然也要練眼神。但是,時代變了,新生代的反扒隊員還有其它利器,那就是微信群和高清探頭。“我們轄區(qū)里只要一發(fā)案,隊長會先去調(diào)監(jiān)控,然后發(fā)到我們的湖濱反扒微信群里共享。”然后,“大頭”他們就開始到路面上“逛”,去按圖索驥。
湖濱轄區(qū)很多高清路面探頭,截圖清晰。但是,反扒隊員們還是會篩選,選出體貌特征最清晰的那個角度。比如,今年1月,湖濱銀泰來了三個“土豪”扒手,他們是“打飛的”來杭州搞扒竊的。他們對奢侈品極有概念,偷到手的包是名牌的,留下自用。那一次,起碼有8張高清截圖被反扒隊員調(diào)取到手。
“大頭”就是路面發(fā)現(xiàn)者。“按照微信群里共享的照片,我那天是在慶春路與延安路交叉口附近發(fā)現(xiàn)他們的,我就在邊上一家飾品店不露聲色,然后通知了民警和其他隊友。”微信群里,“收到”的回復(fù)此起彼伏。然后,這三個扒手就被迅速拿下了。
孕婦扒手,情侶扒手……“大頭”他們隊,今年已經(jīng)擼進扒手十多個了。“有成就感的,覺得自己是社會上有用的人。”“大頭”這話,好像又和“饅頭”說重復(fù)了。 (感謝楊先生提供線索)
后記
各個公安分局、大隊和派出所的反扒隊員都是風(fēng)里來雨里去,確實辛苦。有數(shù)據(jù)為證,就說交通(水上)治安分局吧,他們的反扒隊員每天累計上公交車550余輛。一年中,反扒隊員跟車?yán)锍虜?shù)為180萬公里。他們的工作時間一般是從凌晨5點到晚上8點,節(jié)假日常年無休。
反扒隊員的收入真的不高,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是因為一份熱情而奮戰(zhàn)在反扒一線。請多理解他們,尤其是他們需要市民挺身而出作證的時候。不管你是事主還是目擊者,有你的作證,才能把扒手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