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家住成都,今年71歲,她丈夫生前曾是一名軍人,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
李奶奶有個珍藏多年的寶貝——一枚有特殊意義的金戒指。
戒指正面方形,當中有個大大的“V”字,“V”字上方印有“1945”,周圍分布著中華民國、前蘇聯(lián)、英國、美國的國旗,戒指背面字樣有些模糊,仔細辨識仍能隱約看出“足赤”、“甲”等字跡。
戒指是李奶奶的丈夫留下的。關于丈夫過去從軍的經(jīng)歷和兩人相識相戀的故事,李奶奶不愿多提,只說丈夫在杭州出生,在南京長大,這枚戒指很有可能來自這兩個地方。
“這枚戒指年紀跟我差不多大,見證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歷史。”李奶奶說,今年是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家里有這個“寶貝”也算意義非凡。不過,戒指究竟從哪兒來?又有哪些故事?她就不清楚了。
關于戒指的來歷,昨天我們查閱了一些資料。比較普遍的說法是,1945年9月,為了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在河南開封的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部花費巨資,興師動眾,制作了一批印有“V”字樣的金戒指,分發(fā)給所有尉、校以上級別軍官。
戒面上的“V”是英文“victory”的首字母,代表勝利。周圍四個國旗,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四個戰(zhàn)勝國。有傳聞說,當時光請人設計戒指樣式就花了500大洋。
據(jù)一位當年知情軍官回憶,打造這批戒指共耗費黃金十公斤,一枚戒指重約5克,這樣算下來,大約有2000人分到了這樣的金戒指。
不過,真正散落在民間的相同式樣的金戒指恐怕不止2000個,因為戒指樣式流傳出去后,一些金店銀樓紛紛仿造,其中部分手藝高超做工精致的,打造出仿品跟原版很難分辨。
昨天,南京寶慶銀樓傳出消息,李奶奶這枚戒指可能產(chǎn)自他們店里。
南京寶慶銀樓創(chuàng)建于清嘉慶年間,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是國內(nèi)久負盛名的老字號銀樓之一。其官方微信號上講,70年前,寶慶銀樓為了與國人同慶抗戰(zhàn)勝利,曾精心設計了一款“V”字戒,并請了手藝頂尖的工匠親手打磨。眼下在寶慶銀樓門店,仍然可以看到當年打造的戒指,這是店家從一位抗戰(zhàn)老兵處“借”來臨時展覽用的。
店員看了李奶奶戒指的照片,說和他們店里正在展示的戒指戒面一模一樣。但銀樓又說,當時他們店打造的戒指,戒托上都有‘寶慶’兩字。
而李奶奶戒指的戒托上,并沒有看到“寶慶”字樣,是原本就沒有,還是年代太久磨損掉了,一下也說不好。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確是一枚有歷史、有故事、有意義的戒指。
你家有沒有這樣一枚相同或相似的金戒指?
你是否知道關于這枚戒指的更多故事?
李奶奶的戒指有沒有可能出自杭州工匠之手?
如果你有相關線索,請通過快報85100000熱線或快報官方微信和我們聯(lián)系,一起共同發(fā)掘這個和抗戰(zhàn)勝利有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