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11點半,教工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飯點時間到了。
走到弄堂最深處,離小食堂還有一點路,已經(jīng)聞得到飯香。后勤部的幾個小伙子拿著飯卡,等在打飯的玻璃窗口。打飯菜的劉師傅站在里面,憨憨地笑,就是不把小窗口打開。
“則撒?沒飯吃啊?”
劉師傅神秘一笑,“要等人到了才開飯。”
半小時后,這個“小百花大酒店”里,很快擠滿了熟面孔:茅威濤、陳輝玲、董柯娣、洪瑛、江瑤、徐愛武、邵雁、吳海麗、俞會珍、陳筱珍……這是要在食堂演《五女拜壽》的意思嗎?
5月24日,原生代版《五女拜壽》就要在杭州劇院封箱了。作為這部戲的“繼承者”,80后、90后的小小百花們想,不如給家里人過個生日吧,就在家里的食堂,再叫上5個戲迷當“五女”,來一次拜壽。
于是,就有了前面這一幕。
“壽面要不要現(xiàn)在燒好?”大廚師劉師傅看時間差不多了,問小百花編劇馮潔。
“等人齊了再燒吧,不然會糊掉。”
“等人齊了”,這四個字在此時聽來,溫暖又略帶傷感。30年前,這部戲一口氣集結(jié)了20多個女神,像方雪雯、何賽飛、何英等等,都只有十八九歲,但后來,大家各奔東西,各自發(fā)展,也長久不登舞臺。這次封箱,好不容易湊齊了10個人,像如今已經(jīng)離團的“陳夫人”俞會珍、“二女婿”陳筱珍這次都回來了。
但是,要真的集齊20多顆“星星”,有點難。
“我們都快接近退休了,原班人馬不可能再重來。20年團慶的時候,大部分主要的演員都回來了,但很多人長期離開舞臺,我們也尊重他們的個人意愿,她們總是想把最好的留給觀眾。”在劇中演董柯娣干女婿的茅威濤,看了一眼“干爹”,“就像董柯娣說的,與其殘缺不全,不如留下最美好的記憶。”
于是乎,吃著奶油蛋糕,還有劉師傅燒的紅燒大蝦、白切雞、番茄炒蛋、獅子頭,大家好像又回到了過去——“劉師傅在團里也20多年了,從小伙子到了快退休的年齡,現(xiàn)在還把弟弟小劉師傅也找來了,我們真的像一個家。”
吃著“家里的味道”,戲迷們又及時掏出生日禮物——“媽呀,這個多少年了啊!”
讓“大女兒”洪瑛這么感慨的,是一本發(fā)黃的小冊子,封面上寫著“越劇小百花掇英”,書皮發(fā)脆,訂書針生銹,里面好幾頁都快掉了,但這本冊子卻成了昨天的搶手貨,所有原生代演員一看到它,都有點激動。
這是《五女拜壽》紅了之后,出的一本介紹演員如何排戲的說明書,里面還有所有演員的生活照。這是戲迷壽葉季14歲那年,在諸暨書店搶到的,“那時候雖然還不太懂,但看了電影版的《五女拜壽》居然哭了2次,劇情太感人。”
茅威濤特別介紹了一位資深戲迷,大家叫她牛牛姐,今年60多歲了,“她幾乎看了小百花所有的演出,本來要移民到新西蘭,但為了看小百花,全家都走了,只有她留下了。”
參加拜壽的“五女”里,還出現(xiàn)了一個男粉絲。
昨天開生日會前,一陣暴雨,把張康珍藏的“愛越”節(jié)目單弄濕了,但大家還是在濕漉漉的書皮上簽了名字。這位1994年出生的小伙子是杭師大戲曲社的成員,今年大三。“他大一就來看我們的戲了。”洪瑛一眼認出了小伙子。
“大家都舍得不我們離開?!段鲙洝贩庀浜螅芏嗳苏f趕緊開箱啊,說到時候去開封演出,因為開箱嘛。”玩笑歸玩笑,茅威濤還是給大家留了點懸念,“我們要暫時告別《五女拜壽》了,但說不定等我們60歲的時候,再出來演一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