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象征團圓,是過年寧波人家必備。寧波湯圓,也叫寧波湯團,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因用水磨方法把糯米磨成漿制作,故又被叫作“吊漿湯團”。
速食時代,大多數(shù)人吃寧波湯圓,只是享受到湯圓下肚的儀式感。一份湯圓從準備材料到最后端上桌頭,那份關(guān)于家庭的傳承,已很難體會到了。
春節(jié)將至,記者在鄞州區(qū)咸祥鎮(zhèn),采訪了一個“倔老頭”,明明一手正宗寧波湯圓的好手藝,卻不愿分享。他說,自己的湯圓,只做給家人吃。
□記者朱琳攝影記者高遠
“豬油餡,少得還塞不了牙縫;面粉,不曉得有幾分糯米。”
“讓我買速凍湯圓吃?那我寧可一年都不吃,不不不,我們家從不進速凍湯圓,要吃,就得從頭到尾我自己來做。”
說這話的“倔老頭”,是家住鄞州區(qū)咸祥鎮(zhèn),已81歲的朱英沅老人。從20多歲開始,他學做地道的寧波豬油湯圓,如今已過去50多年,幾乎年年不落,每逢過年,親戚可以不走,麻將可以不打,可這豬油餡和湯圓,他卻非做不可。
這離過年還有一個月,老爺子的芝麻豬油餡兒已經(jīng)開做了,8月就攢下的糖桂花,尋覓半個月的上等豬板油,香滑的湯圓餡兒,里面是老爺子十足的心意。
聊現(xiàn)在的湯圓
速凍湯圓不好
沒有老底子的味道
“買來的糯米粉兌水,不均勻,不糯不滑容易成塊”;
“餡兒如果不是自己做,用的豬板油幾乎都沒有油氣,不香”;
“哪怕是速凍包好了的,在煮的過程中也容易因為受熱不均,包得不好而露餡”……
在老爺子家,剛跟他對上話,就已經(jīng)“受教”了,用老伴謝奶奶的話說,“老頭子對寧波湯圓的要求到了苛刻地步,所以一般我只負責準備食材,別的全讓他自己搞,省得不如意怪我頭上。”
朱英沅老人說,會做老底子正宗寧波湯圓,不是什么稀奇事。
“有什么好說的?我又不做生意,也不賣,從來都是做給自己人吃吃的。年紀大了,做不動了,以前還會給要好的朋友做做,現(xiàn)在不喜歡張揚,怕人來找我做,吃不消啊!”“倔老頭”還是維持著他的“倔樣”,一再叮囑不要出鏡。
“好多人圖省事,現(xiàn)在都直接從超市買成品了,大冷天的,您怎么還堅持做?”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吶,懶,讓他們動手還不如讓他們掏錢,可我們家的兒孫,嘴巴都被我養(yǎng)刁了,不要吃速凍湯圓,一過年都會來家里要點豬油餡和面皮,我看自己還能做,能做一年是一年吧。”老爺子笑笑。
聊湯圓的回憶
20多歲時在上海工作
學做湯圓寄托思家情
既然做全套的豬油湯圓這么費力,為什么仍然年年堅持呢?
洗干凈滿是油膩和黑色餡兒的手,朱英沅老人回憶起了往事。
早年,朱英沅是上海棉紡廠的工人,祖籍在鄞州。20多歲時,他獨自一人在上海工作,那會兒住在老城隍廟附近,下了班閑下來了,就會去城隍廟轉(zhuǎn)轉(zhuǎn)。
“我比較饞的,喜歡吃東西,對吃的也講究,那時候看到人家在做湯圓,豬油餡兒是上乘的,我想吃,又覺得貴,所以就拜托當時一個老師傅教我。所以其實我是在上海學成的,再加上湯圓還是我們寧波人的特產(chǎn),每次吃,我都會想到自己的家人,接下去就戒不掉了,只要是外面買來的湯圓,我都不吃。”
在那個師傅的指導下,朱英沅做湯圓越發(fā)駕輕就熟,一次比一次好,直到他回到寧波,有了兒子、媳婦、孫女、孫子……他每年都有既定的習慣,那就是做湯圓。
“只要孩子們喜歡,我還做得動,那就會一直做下去,嘴刁就刁吧,都慣著了。”每年過年,看著兒孫滿堂,吃著自己制作的湯圓,咂吧嘴給自己“點贊”的場景,老爺子很是滿足。
朱英沅老人已81歲,他說不怕老,因為自己的朱氏湯圓已經(jīng)有了傳承。“我大孫女已經(jīng)學得差不多了!從小到大,我教過她好幾次了,趁我還能做,她就懶;等我金盆洗手了,就讓她接上!哈哈。”
看來,朱氏湯圓已經(jīng)有繼任者了。
聊老底子湯圓
準備食材要花半個月,里面全是功夫
說起朱英沅老人的“專業(yè)”,還真是名副其實。
“沒什么竅門,最要緊的就是原材料,這個一定要上好的,一等的,決不能含糊。”朱英沅說。
“這是用來搗黑芝麻的,因為要用芝麻屑來做餡兒。炒完后等芝麻放涼,就在石臼里用搗錘搗碎,越細越好,機器磨出來的芝麻屑沒油,我們自己的有,而且噴噴香。”
“為了尋最好、最肥的豬板油,可以等好多天,甚至一個月。這個豬板油啊,一定要從三四百斤的家豬身上取,也就是豬肚皮下面,最厚最肥的那部分脂肪;養(yǎng)殖場里的豬我不要的,所以常常為了等殺大豬,等上好一陣子。在對豬板油去皮時,要去掉血絲,一絲絲也留不得,只要最純白的那部分油脂,然后剁碎,所以在做的時候,兩斤豬板油最后只能用一斤,別的都丟掉了。”
“要說做面皮,都能說上好多。最早是用水磨粉做的面皮,有一年身體不適,過年只做了餡兒,面皮用超市買來的成品糯米粉兌點水做,結(jié)果大孫女覺得不好吃,自此之后,我每年都恢復水磨粉做面皮了。”
“還有個比較耗時間的是糖桂花,這桂花啊,是去年8月份桂花盛開時,我們老兩口去桂花樹上搖下來的,帶回家后從中挑揀出干凈的花蕊,然后和白砂糖一起,按照1:1比例拌起來,如果不放糖,就會壞的。”
朱英沅老人說,這些食材的準備看似簡單,但很花時間,除去8月就準備的糖桂花,所有另外的食材準備,大抵也得花上半個月。
挑黑芝麻時,要找顆粒飽滿的,把芝麻中的雜質(zhì)挑揀出去后,在鍋里用文火炒熱,一次差不多炒半兩吧,每次炒一分鐘左右。具體時間很難說,就是炒到能聞到一點香味了,就用拇指、食指捏起一粒芝麻揉搓,會碎的話就代表炒好了。芝麻起鍋的時間一定要看準,炒生了就不香,炒太熟了又會苦。
【做法】
●食材:
水磨糯米粉適量、黑芝麻175克、豬板油1000克(只有500克能用)、綿白糖500克、糖桂花50克
●步驟:
一、制豬油餡
1、挑揀黑芝麻,炒芝麻,用石臼搗碎芝麻成芝麻屑。2、對豬板油去皮、去血絲、剁碎。3、將芝麻屑、豬板油、事先準備好的糖桂花、綿白糖倒入面盆后混合,攪拌、揉勻,帶著濃濃桂花香的豬油餡兒就做成了。
二、裹湯圓
1、和好糯米粉,取適量面團,用手指均勻按壓成中間厚周圍薄的面皮片。2、將豬油餡兒裹入,旋轉(zhuǎn)著將口合起,置于掌心搓圓。注意用力四周要勻稱,圍繞餡兒搓,以免因受熱不均造成餡兒流出。
三、煮湯圓
1、因自家裹的湯圓皮薄餡多,需要放一大鍋水,等水開了,入湯圓,用小火慢慢煮到湯圓都浮起來。2、再加點涼水,加涼水的目的是讓湯不渾、皮不爛,餡料也充分熟透,再用勺撥幾下,以防粘鍋。3、大約6-7分鐘,在表面撒上糖桂花,湯圓就能出鍋了。一口咬下去,香甜的芝麻餡破皮而出,幸福的感覺溢滿口腔,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