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線05月28日訊 熱線來電:“看著其他村民準備插秧播種了,而自己家的農田還是一個‘池塘’,心里那個急啊。”昨天上午,紹興縣稽東鎮(zhèn)稽江村村民祝長江致電本報熱線88652000,說這幾天他十分煩惱,就因為家中的一塊良田被糟蹋了,現(xiàn)在無法播種。這一切緣于田邊的小溪在修建工程,包括他在內的十多戶農民家的水稻田都遭到損壞,無法復耕,村民們找了村委好幾次,但是問題始終未能解決。
良田變水塘,泥里還能摸到石頭
昨天下午,記者趕到紹興縣稽東鎮(zhèn)稽江村。沿著村子里的水泥路記者看到,路的左邊是帶狀水稻田,在水稻田的左邊,就是新建好的洋中溪渠道。
記者趕到時,祝長江正一臉惆悵地望著自家的水稻田,水稻田里一半全是水,一半全是草。“因為修了這么一個工程,水稻田就變成了水塘。”祝長江說,去年12月份,村子里開始建設田邊的洋中溪渠道,因為他的農田正好位于馬路和洋中溪之間,于是當時的工程包工頭就找到他,希望用500元臨時租用他家的田,以便往溪邊運輸石料,因為當時對方承諾工程結束后,會讓他的田能繼續(xù)耕種,加上修建洋中溪渠道對他們以后種田也是有好處的,于是就答應了。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包工頭把石頭直接倒在他家田里,再用挖掘機往溪邊運田泥,短短1個月,水稻田靠近馬路一邊的田泥全部被挖掉了,形成了一個小池塘,無法再種植水稻。
在現(xiàn)場,祝長江的弟弟走入田中,用自己的身體丈量“水塘”,最深處已經到了大腿中部,約60厘米深。祝長江說,他家就這么一塊離家近且土壤好的良田,沒想到現(xiàn)在卻變成了一塊“廢田”,他急著播種水稻,可是找了包工頭也無法解決問題。
就在記者采訪時,不少村民都圍攏上來,訴說自己的農田被損毀的情況。村民祝榮森說,他家的一塊面積近一畝的水稻田,在修了這個工程之后,靠近小溪一側的田里一半的面積堆上了溪中挖出來的沙石,為了播種水稻,他只能先耕好另一半的田。
村委:今天給村民一個解決方案
修建洋中溪渠道,要“借道”村民們的農田本無可厚非,為何會留下這么多問題?昨天下午,記者也來到了紹興縣稽東鎮(zhèn)稽江村村委會了解情況。
“最快明天下午就能給村民們一個解決方案。”在村委會便民服務中心里,工作人員何先生說,洋中溪渠道修建工程叫“洋中溪護岸工程”,屬于紹興縣2012年廿里牌畈山區(qū)小流域農業(yè)生態(tài)工程項目,由外省一家公司中標承建,村委會只是負責一些協(xié)助工作。整個洋中溪護岸工程全長1994米,包工頭也是本地村民,工程幾乎全部是沿農田建設,工程建設中,的確對小部分農田造成了損毀。
何先生說,在工程開始建設之前,村委會找過所有溪邊農田的戶主進行溝通,臨時租用和補償?shù)染唧w事項,都是由村民和包工頭協(xié)商,村委會沒有介入。現(xiàn)在洋中溪護岸工程還在建設當中,這個問題應當及時解決。最近幾天,村民們也多次找到村委會,他們也已經介入?yún)f(xié)商,在今天下午,他們會與雙方協(xié)商,制定一個解決方案,一是復耕,二是現(xiàn)金賠償,無論何種解決方案,肯定會以維護村民利益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