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6月06日訊 24年前的1989年,一次偶然相識,20歲的新昌女孩潘偉曲嫁給了43歲的嵊州人呂士苗。這一在當時沒任何人能理解的舉動,給呂士苗一家?guī)チ讼M=衲暌?4歲的潘偉曲,已成當?shù)厝诵睦镒蠲赖默F(xiàn)代版“嫂娘”。
“只圖他人好”
20歲的她嫁給了43歲的他
潘偉曲是新昌縣鏡嶺鎮(zhèn)梁家村人。上世紀80年代末,她初中畢業(yè)進入新昌第二毛紡廠,成為當時令人羨慕的每月有固定工資的工人。
呂士苗家在嵊州,他是金庭鎮(zhèn)晉溪村農(nóng)民,家庭條件困難,有3間將要倒塌的泥土房。母親去世早,后父親與一患精神疾病的女子結(jié)婚,繼母生下兩個兒子都有精神疾病。不久,繼母也患病去世。全家人靠呂士苗父子兩人苦撐。條件不好,呂士苗到了43歲,也沒個姑娘愿嫁給他。
24年前的一天,呂士苗到新昌辦事,結(jié)識了當年20歲的潘偉曲。一次聊天時,呂士苗向潘偉曲說起家里事,他要養(yǎng)有病弟弟還要給父親養(yǎng)老,窮,這輩子娶妻生子已不可能。
潘偉曲聽著,充滿了同情。進一步了解,她發(fā)現(xiàn)呂很有孝心:從小跟奶奶長大,奶奶年老后,悉心照顧奶奶。兩個弟弟有病,但呂士苗不嫌棄,盡最大能力照顧他們。
“當時就覺得這男人心地好,心地好對老婆肯定也好。雖然他比我大23歲,但彼此談得來,相信憑著勤勞的雙手,日子會好起來。”她作出勇敢的決定:嫁給呂士苗。
潘偉曲的選擇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她主意已定,不斷做工作,最后得到理解。那年春天,她簡單辦了嫁妝,坐著呂士苗的自行車到了他家。
20多年如一日
既做嫂子又當“娘”
嫁到呂家,她立即當起了女主人,里外一把手。很快,一個原本4個男人的家庭,有了她,從此有了生氣。
看到全家人的棉被破得不成樣子,潘偉曲把自己帶來的新棉被拿出來給弟弟和公公蓋。
結(jié)婚時,潘偉曲把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8000元錢全帶到呂家。這筆錢,在24年前可是個大數(shù)目??吹絽渭夷喾坑制朴中∮譂?,用這8000元錢加上從親戚那借來的兩萬元,推倒泥土房建起了3間新房。
第二年潘曲偉生下兒子。為照顧兒子和兩個患病的弟弟,潘偉曲辭掉廠里的工作,回家干農(nóng)活。
兩個弟弟經(jīng)常要外出亂跑,晚上別人睡覺他們會大喊大叫,白天別人干活,他們卻睡覺,家里難得安寧。
潘偉曲好話講給兩人聽,以“慈母”身份對他們,不發(fā)火。家里有什么買來,先給兩人留一份,吃飯時,坐在一起吃,從不嫌棄。
兩個弟弟不懂事,但對潘偉曲的照顧,他們有感知,平時就聽她話,有時吵鬧太兇,只要她開個口,兩人會立馬停下。
弟弟走丟
她與丈夫發(fā)瘋似的尋找
一年夏天,潘偉曲種了些西瓜,她用獨輪車拉到新昌娘家去賣。
“路上有幾個坡,我就帶其中一個弟弟同去,上坡時,好讓他幫我推一下。”潘偉曲說。那天,當潘偉曲將西瓜賣完,天色還早,就叫弟弟等在車旁,自己跑到附近小店幫弟弟買個饅頭當點心。但等她買了饅頭回來,發(fā)現(xiàn)弟弟和獨輪車都沒了影子。她去附近找,找到大半夜,人和車都沒見到。隨后她又跑回娘家,把娘家人叫來,幾個人分頭找,找了一整夜還是不見人。
為找到走丟的弟弟,潘偉曲和丈夫放下農(nóng)活,以新昌為中心,向周邊寧波、天臺和紹興等地沿路尋找,10天過去人還是沒找到。兩人瘦了一大圈,村里有人跟她說:丟了算了,可以少背個包袱嘛。
他們不聽,繼續(xù)找,尋人啟事滿大街貼。17天后的傍晚,周邊一村子有消息傳來說,嵊州城區(qū)看到一流浪漢,很像。兩人立即趕過去,果真是走丟了17天的弟弟,3人抱頭痛哭。
20年如一日
照顧公公體貼入微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潘偉曲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公公,直至他去世。
1993年,潘偉曲公公69歲,有一次兒子媳婦都不在家,他一個人去房頂補漏,不小心摔下來,腰椎受傷。醫(yī)生說,老人從此要癱瘓。醫(yī)生這么說,潘偉曲不信,她來到新昌老家山里,找到一位土郎中,根據(jù)土郎中建議,她去山上采來草藥煎藥給公公喝。這以后,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回娘家一趟,上山挖草藥。公公摔傷兩年后,奇跡發(fā)生了,他能下床走動了,盡管身體還不是很好,但生活已能自理。
在潘偉曲和呂士苗精心照料下,老人一直活到86歲,無疾而終。
辛勤勞動終有回報。近幾年,他們夫婦不僅還清了外債,還建起三層新樓房。兒子也有了正式工作,還找了女朋友。如今,丈夫在家種桃形李,每年有幾萬元收入,潘偉曲在當?shù)匾患移髽I(yè)上班,收入也不錯?;疾〉艿芤沧兊寐犜捚饋?,年歲漸長,能經(jīng)常幫著潘偉曲做些家務活。
潘偉曲說,“跟條件好的比,我們不算好,但有現(xiàn)在的生活我已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