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省級媒體(含旗下新媒體)共刊播金華市相關報道2400余篇(條)。其中浙江日報和浙江衛(wèi)視“新聞聯播”欄目先后聚焦金華市主要工作504次,浙江日報共刊發(fā)金華市“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深化改革”等各類新聞392篇,頭版報道達32篇之多,專版25個;浙江衛(wèi)視“新聞聯播”欄目共播發(fā)金華市相關新聞112條,此外,一個個金華亮點還頻頻登上浙江法制報頭版頭條,浙江之聲“浙廣早新聞”“浙江新聞聯播”等重點欄目。
“共享員工”“四色預警”“健康碼”“云招聘”……金華市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的創(chuàng)新做法得到了省級主流媒體的關注。1月30日,正是全國上下防疫用品最緊缺的時期,浙江日報頭版刊發(fā)了《生產口罩缺人手?我們來!》一文,詳細報道了金華市金義新區(qū)為協助兩家生產防疫用品的企業(yè)擴大產能,組織了70多名志愿者到企業(yè)當包裝工人一事。該報道被省長袁家軍批示,要求各地學習金華做法,調動各方面力量為阻擊疫情貢獻力量。2月16日,浙江日報刊發(fā)了《一邊“用工荒” 一邊“閑得慌” “共享員工”讓企業(yè)共渡難關》一文,報道了金華市東陽近2000名影視及服務業(yè)從業(yè)人員到制造業(yè)等用工短缺企業(yè)當“共享員工”馳援復產一線的做法,為全省加快復工復產提供“金華樣本”。此外,金華市推動“兩手硬、兩戰(zhàn)贏”的相關做法,20次登上浙江衛(wèi)視“新聞聯播”特別欄目,全方位報道了金華拓市場、保就業(yè)、惠民生的各項舉措。
隨著疫情防控轉入常態(tài)化,金華市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經驗做法也頻頻見諸省媒。1月6日浙江日報《蘭溪集中服務平臺就地化解矛盾糾紛 走進一扇門 煩憂“一站清”》一文, 刊發(fā)了金華市矛調中心建設的先進典型;5月2日浙江之聲“浙廣早新聞”頭條欄目《牢記初心使命,展示窗口擔當》專題報道了金華市出臺22項扶持政策,三年內將減負500億元,助力民營企業(yè)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改造;5月11日浙江日報《金華116家企業(yè)亮出“品字碼” 質量有多好 手機“掃一掃”》一文,介紹了金華市品牌建設的相關成效;6月23日浙江法制報頭版頭條報道《金華推動“三大員”真服務深服務大服務 快速執(zhí)結紓解企業(yè)經營之困》;8月28日,浙江日報頭版聚焦金華6年6奪“大禹鼎”,刊發(fā)了《污水全收集 管網全覆蓋 終端全配套 金華打造“看不見污水”的城市》一文,全面介紹了金華在鞏固治水成果,高標準推進“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上的動作舉措;3月27日浙江衛(wèi)視“新聞聯播”《金華市發(fā)放首張“證照分離”經營許可證》,進一步打響了金華市“無證明城市”的品牌;5月30日浙江衛(wèi)視“新聞聯播”頭條《金華:曬出重點項目“五色圖”資源要素向“優(yōu)等生”傾斜》,高度評價金華市營造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良好氛圍;8月13—21日,浙江衛(wèi)視“新聞聯播”兩度關注金華作為陳望道先生的故里、《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的誕生地,在傳承紅色基因、挖掘紅色資源、汲取信仰力量上的新作為。
作為全省三個爭創(chuàng)全國文明城市的地級市之一,金華市在文明行為養(yǎng)成、人文精神塑造等方面的經驗做法也獨樹一幟,成為省媒報道的重頭戲。1月8日浙江日報刊發(fā)《浦江農村推行家風指數評比評出好家風 帶動好民風》;1月20日浙江衛(wèi)視“新聞聯播”《金華——垃圾分類從業(yè)者也要持證上崗》,報道了金華市各地樹立新風、踐行文明的相關做法。今年7月,駐金部隊戰(zhàn)士王亮、永康老人倪德藏、浦江輔警石丁丁三名金華好人的事跡,也被省級媒體爭相報道。浙江日報分別于7月15日、7月19日和7月24日以《駐金某部解放軍戰(zhàn)士跳入河中救人 “挺身而出是軍人的責任”》《浙江浦江35歲輔警殉職,器官無償捐獻他人 愛幫人的“老丁”將以另一種方式幫人》《永康九旬老人勇救落水兒童》為題充分贊揚金華三好人,7月18日,浙江交通之聲微信公眾號頭條推文《太突然了!送別》紀念浦江輔警石丁丁,閱讀量超過10萬人次;7月28日,浙江日報又以《兩分多鐘連救4人引來點贊紛紛,記者對話駐金華某部戰(zhàn)士王亮——“練強本領,就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安全”》為題再次聚焦金華“暖”新聞;7月20日、7月24日浙江衛(wèi)視“新聞深一度”和“正午播報”先后播出《身邊的正能量:小兵哥兩分鐘成功救起四人》《身邊正能量:九旬老人勇救六歲男童 為浙江年齡最大“見義勇為者”》;7月20日浙江法制報又以《浦江輔警石丁丁生命定格在35歲 生前身后都為別人留下生命的光亮》為題進行報道,這些客觀、鮮活的新聞報道既為金華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也為金華打造“信義之城、和美金華”弘揚了主旋律、增添了正能量。(王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