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號東萊,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南宋理學家,與朱熹、張栻并稱“東南三賢”。他開創(chuàng)的“婺學”,和朱熹開創(chuàng)的“閩學”,以及陸九淵、陸九齡兄弟開創(chuàng)的“心學”成為南宋的三大學派,推動了南宋學術的發(fā)展和繁榮。
隆興元年(1163),呂祖謙中進士,先后在朝廷、地方為官。在嚴州時,他為民請命,上《為張嚴州作乞免丁錢奏狀》,力陳丁鹽錢絹為民大害,要求予以免除。在朝廷任職,則上《乾道六年輪對札子》、《淳熙四年輪對札子》,力陳用真儒、求實學;當呂祖謙為朝廷考試官時,慧眼識人,拔陸九淵于眾中。
從乾道三年(1167)開始,一旦有閑暇,呂祖謙便在金華開展講學活動。淳熙二年(1175),呂祖謙邀請朱熹、陸九淵會于信州鵝湖,舉行了著名的鵝湖之會,就心學、理學的宗旨展開辯論,江浙學子聞風而聚。
在學術成就方面,呂祖謙于淳熙五年(1178)編成《宋文鑒》,淳熙二年(1175)與朱熹一起編成《近思錄》。
呂氏家規(guī) 言傳身教
呂祖謙所屬家族東萊呂氏是一個延續(xù)了百多年的大家族,人才輩出,究其原因,正在于家規(guī)家訓的教化。呂氏門風,既通過言傳身教傳達,也通過家規(guī)家范的撰述來實現(xiàn)代際傳承。呂氏家族早在呂夷簡就作有《門銘》。呂氏“公”字輩呂公綽,“希”字輩呂希純、呂希哲皆精通《禮》學。特別是呂希哲,著有《家塾廣記》,在《呂氏雜記》中亦多家禮方面的內容。呂本中則有《童蒙訓》、《舍人官箴》、《師友淵源錄》等。到了呂祖謙,更有《閫范》、《少儀外傳》、《家范》、《辨志錄》等。《家范》收錄在呂祖謙的《東萊集》中,共有六卷,分別為《宗法》、《昏禮》、《葬儀》、《祭禮》、《學規(guī)》、《官箴》,從敬宗收族、明理躬行、清慎勤實等方面闡述了其家訓思想?!端问贰焚澲疄?ldquo;居家之政,皆可為后世法。”
專家點評:
將法治與德治并舉“皆可為后世法”
將法治與德治并舉
復旦大學教授潘富恩:和當時一般理學家不同,呂祖謙不否認法治的作用。他認為法與德、刑與仁之間的關系是統(tǒng)一的、相輔相成的。
何謂法?呂祖謙有著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法”是“人情物理所在”,而不是酷法之書。一部好的法令,其中自然包括了“仁義之氣”。后來有的執(zhí)法者們?yōu)榱素潏D方便,憑著己意辦事,而不遵循“人情物理所在”之法,把事情辦糟了。這不是“法”的過失,相反正好是“過法”的緣故。
基于這種對“法”的認識,呂祖謙指出不能單純地從“刑法”的輕與重來判斷它是否仁義,而應當把“法”放到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中去考察它的作用。有些法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很輕、很松的,但也正因為輕與松,人們就不懼怕它,結果陷于重罪,所以名為“輕刑”,實則不然,“內有輕刑之名,外有殺人之實”。相反有些刑法看上去很嚴峻,但是由于它使人望而生畏,人們反而變得循規(guī)蹈矩,減少了犯罪的現(xiàn)象,因而這種“峻刑”實際上是“仁義”的。
呂祖謙不但對法的問題作了一系列論述,而且對出仕者如何執(zhí)法的問題也提出了看法。呂祖謙認為,一旦出仕就是在與國家共“濟世務”,這就好比同乘一條船渡江涉海一樣,“一事不牢,俱受其敗”。即使是自己的故舊相知也要根據(jù)其犯罪的情節(jié)而論罪,不得徇私枉法,做到“公不敗事,私不傷義,便是忠厚氣象”。
呂祖謙重視法治,但他同樣重視德治。他認為用“德”爭取民眾人心,實際上是很縝密的。
“皆可為后世法”
浙江大學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中心主任、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陳剩勇:呂氏的家訓家規(guī),以儒家文化和倫理原則為主要內容,它與宋代流行的《溫公家法》、《袁氏世范》等家訓家范一樣,運用當時民間通俗淺易的語言,為鄉(xiāng)村社會定規(guī),目的是規(guī)范家族制度,弘揚儒家文化,端正社會風俗。
與宋代其他理學家一樣,呂祖謙有關宗法和家族制的思想,全面繼承孔子及其后學的宗法觀念,主張“尊祖,敬宗,收族”。所謂尊祖、敬宗,就是敬奉祖宗,要求全體族人通過尊崇和祭祀家族的共同始祖,強化家族的歸屬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使關系日趨淡化的族人歸心,達成“收族”即團結全體族人的目的。呂祖謙等宋代理學家以“尊祖”、“敬宗”、“收族”相號召,倡導家族重建運動,推動各地祭祀祖宗,編修族譜,興辦義學,救濟貧窮族眾,為改善鄉(xiāng)村社會的治理,促進宋代社會和諧穩(wěn)定,都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呂氏家范摘編
敬宗祖
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此一篇之綱目。人愛其父母,則必推其生我父母者,祖也。又推而上之,求其生我祖者,則又曾祖也。尊其所自來,則敬宗。儒者之道,必始于親。此非是人安排,蓋天之生物,使之一本,天使之也。譬如木根,枝葉繁盛,而所本者只是一根。
——摘自呂祖謙《家范·宗法》
【譯文】
親愛親人就會尊敬祖先,尊敬祖先就會敬愛宗族。這是一篇的綱目。人親愛自己的父母,就必然會推及生我父母的人,那就是祖父母。再推上去,生我祖父母的,那就是曾祖父母。尊重自己的來處,所以要敬愛宗族。儒者之道,必然始于孝親。這并非是人的安排,而是天生萬物都使它有一個根本,是天道使然。比如樹根,枝葉再繁茂,也只有一條根。
嚴治家
日。晨,先詣家廟燒香,然后于尊長處問安。
——摘自呂祖謙《家范·宗法》
【譯文】
每天早上起來,先到家廟燒香,然后到尊長處問安。
重品性
凡預此集者,聞善相告,聞過相警,患難相恤,游居必以齒,相呼不以丈,不以爵,不以爾汝。
——摘自呂祖謙《家范·學規(guī)》
【譯文】
凡來參加學習的學子,聽到善事相互告知,聽到過錯相互警省,患難之時相互幫助,行止起居按年齡(次序),彼此稱呼不用尊稱、爵位、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