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浙江民間跑步大咖,必然會提到“七大洲極限馬拉松第一人、臺州跑者陳盆濱”。但最近,跑友的朋友圈被另一個臺州跑友——蔡宇刷屏了,他在臺灣6天挑戰(zhàn)16個馬拉松的經(jīng)歷被拍成了一部紀錄片《跑步日記》。但這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英雄凱旋的故事,而是一段“失敗”的經(jīng)歷。
挑戰(zhàn)臺灣環(huán)島線拍成紀錄片
這個紀錄片的主人公叫蔡宇,一位來自浙江臺州的跑友,今年35歲的蔡宇在越野跑圈有個更響亮的外號——“蔡天王”。
蔡宇在民間跑者中絕對是大神級的,他拿過HK100(香港100公里越野賽)小金人,完成了TNF100(北京100公里越野賽)、UMTB168(環(huán)勃朗峰超級越野賽)和國內(nèi)海拔最高、難度最大的UTMK100(環(huán)貢嘎山超級越野賽),并且兩次完成UTMF168(環(huán)富士山超級越野賽),尤其是后三項越野賽是國際頂尖越野賽事,完成過其中任何一項都可以在圈內(nèi)為人稱道,而蔡宇卻是這些比賽的???。
這一切的經(jīng)歷,讓蔡宇的這次極富冒險精神的極限挑戰(zhàn)顯得那么的理所當然。
“我很早以前就知道這條臺灣環(huán)島騎行路線,很想去看看。后來,我喜歡上了跑步,這條路線的距離跑步是可行的,所以就想到跑步完成這條路線。”當被問到為何會想到跑雙塔時,蔡宇這樣回答。蔡宇最初只是打算一個人背著包跑,上午跑四五十公里,下午休息和欣賞風景,就像一次旅行,也沒有后來參與的拍攝團隊。
因為偶然的機會,蔡宇的朋友、悅跑圈創(chuàng)始人齊宇得知蔡宇的這個想法,決定資助蔡宇完成這次臺灣之行,并且邀請了導演梁歡將蔡宇的這次跑步故事拍攝成一部紀錄片。
沒能完成的《跑穿臺灣》
原計劃13天的跑步時間因為一些意外原因,被迫壓縮到了6天,這樣他必須每天要完成95公里。
關于這項極限挑戰(zhàn),紀錄片中的臺灣跑友大黑哥是這么說的,臺灣從來沒有人6天內(nèi)跑完過這條線路,相同的線路,臺灣跑者一般是在一年半時間內(nèi)斷斷續(xù)續(xù)跑完的。
“第一天,中雨轉(zhuǎn)大雨,完成96公里,用時9小時54分鐘;第二天,中雨,完成85公里,用時10小時22分鐘;第三天,陰,完成92公里,用時9小時53分鐘;第四天,陰,完成20公里,用時2小時49分鐘。因為右膝十字副韌帶傷勢加重,挑戰(zhàn)被迫終止,蔡宇此時已跑完293公里……”蔡宇說,印象中最艱難的階段是第二天跑蘇花公路,“蘇花公路很多路段沒有輔路,往來的大貨車有很多,近的時候離身體只有20厘米,這一路段跑步時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給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
這部紀錄片原定名為《跑穿臺灣》,但由于實際挑戰(zhàn)過程中蔡宇受傷挑戰(zhàn)失敗,后來才改名為《跑步日記》。
失敗的挑戰(zhàn)收獲反而多
挑戰(zhàn)雖然失敗,但是許多跑友說“失敗”是這部紀錄片最真實、最打動人的地方。
蔡宇說這次挑戰(zhàn)中他認識了臺灣博克多歡樂跑團團長大黑哥。對于越來越熱鬧的跑步,大黑哥說:“跑步是希望快樂、希望健康,希望可以跑馬無傷,能夠跑上一輩子,跑到全世界,借跑馬豐富自己的生活。跑者在追求成績的同時不應忘記跑步的初心。”
發(fā)展了新的跑友。原本跟蹤拍攝紀錄片的導演、攝像,沒有一個是跑步愛好者,但由于這次拍攝,組里的攝像師,開始跑起來,其中有一個還通過跑步減重30斤。
更重要的是,蔡宇說,這次經(jīng)歷讓他重新審視了自己。蔡宇說,幾年前他因為孩子要出生,想讓孩子見到一個健康的爸爸,開始跑步。但這幾年因為忙于參加比賽和組織比賽,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之前跑步,我都是跑完才發(fā)信息回去,或者家里問我什么情況我才回復,一般都不太搭理家里。”他說。
蔡宇的妻子王麗齡在紀錄片中說,因為跑步,蔡宇經(jīng)常在孩子起床前就出去了,在孩子睡覺后才回來,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正因為這個原因,王麗齡和女兒最初不愿意蔡宇進行挑戰(zhàn)。
“這次跑步經(jīng)歷的時間特別長,其中挫折特別多,我一到接近崩潰的狀態(tài)就會想到家里人,會發(fā)信息給他們。”蔡宇說,這讓他意識到家人對自己有多重要,過去自己在跑步上花了太多時間,常常忽視了家人,這讓他現(xiàn)在感覺挺愧疚的。蔡宇告訴記者,他從這次挑戰(zhàn)之后就減少了參加比賽的次數(shù),平時會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這部記錄“失敗”的紀錄片卻在跑友圈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給許多跑者提供了正能量。
十多天前,由悅跑圈出品、梁歡導演的紀錄片《跑步日記》全網(wǎng)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