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偉云收藏的通訊工具。(圖片由潘偉云提供)
浙江在線01月13日訊 信息時代,通訊工具更新?lián)Q代的速度快得讓人咋舌。
到現(xiàn)在,很多“小年輕”還是能時不時地從長輩們口中聽說類似“大哥大”、“BP機”、“手搖電話機”等帶著歷史味道的通訊名詞,但是卻很少能一睹它們的風(fēng)采。
不過,在潘偉云家的小型“博物館”里,“大哥大”、“BP機”都不是傳說。在那里,遠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手搖電話機,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現(xiàn)的在電影里才能看到的“大哥大”,再到新近出現(xiàn)還未拆封的新款手機,一應(yīng)俱全。
潘偉云初步統(tǒng)計了下,他收藏的手機有1000多個,直板的、翻蓋的、滑蓋的……涉及20多種品牌;電話機有200多個,手搖的、軍用的、模擬的,還有印有毛主席頭像的;BP機也有1000多個,款式各異。
酷愛研究通訊工具,一畢業(yè)就開始收藏手機
潘偉云是溫嶺大溪塘山村人,經(jīng)營著一家電機廠。收藏通訊工具是他工作之余最大的愛好。
潘偉云擁有的第一個通訊工具是在1995年,那年他還是個高中生,父親送了一款摩托羅拉牌的BP機給他。“父親花了1000多塊錢給我買的,我當時喜歡得不得了。”從那以后,潘偉云迷戀上電子通訊工具,一有空就會自己鉆研起來。
正式的收藏之路是在畢業(yè)工作后,1997年,潘偉云給自己買了第一部手機——諾基亞5110。從此,他身邊的手機就一個個多起來。除了手機,看到喜歡的電話機、收音機,他也一并收入囊中。
近乎狂熱的收藏愛好,收錄各式通訊工具2000多個
在潘偉云的家庭“博物館”里,2000多個各式通訊工具琳瑯滿目,只要叫得出名字的牌子,在他這里幾乎都能找到。
“一般我都是從市場里淘來,大街小巷地鉆進去找。”潘偉云說,四五年前,他還會在一些數(shù)碼城里淘到一些款式經(jīng)典的老貨,但是近年來越來越難找了。淘寶興起后,潘偉云也嘗試在網(wǎng)上淘貨。
如今的潘偉云對每個手機都了如指掌,只要看外觀就能熟練地說出手機的型號來。但這么多“藏品”中,潘偉云最喜歡的還是一臺老式的電話座機。“印象中,那是我讀小學(xué)時才見過的,只有一位同學(xué)家里才有。我一直沒有忘記那臺老式電話機,后來,我在市場里淘到了這個款式的電話機,激動了好幾天。”潘偉云說。
保值增值的同時,也為世人留住通訊歷史中的經(jīng)典
然而,潘偉云的收藏狂熱還不僅于此。在他家中,還有老式唱片、古玩、磁帶、毛主席語錄、毛主席像章等各類物品。“同時,我還收藏郵票、人民幣和各類名酒。”潘偉云說,他的收藏分為兩類,一類是投資型的,一類是就是純粹的收錄,“收集白酒、郵票可能是出于市場升值的目的,但是其他的純粹是出于自己的愛好。”
近20年的收藏之路,讓潘偉云花費了一兩百萬元的費用,家里人也幾次對他的行為表示不理解,可是他還是為了自己的“這點愛好”堅守了下來。
潘偉云收藏的這些通訊工具已經(jīng)堆滿了一個小儲物間,他從來沒想過將它們投到市場上去。“我收藏這些,只是希望,以后留給子女們看看會很有意義。”潘偉云說,如果哪一天,臺州有了一個正規(guī)的通訊工具博物館,他會無償將這些捐到博物館去,讓更多人看到這些通訊歷史中曾出現(xiàn)過的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