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坐落在一片民居間的銅陵縣和平萬豐小學,讓人覺得眼前一亮,萬豐村幼兒園就設(shè)在這里。10月21日上午,記者趕到萬豐村時,正值上課時間,眼前是一片水泥鋪就的開闊地,種植著樟樹、桂花、翠竹等綠色植物;迎面是一棟兩層樓的校舍,一樓墻面上繪滿了富有童趣的彩色噴繪畫;場地一角還有一組嶄新的滑梯。
“別看幼兒園辦在農(nóng)村,條件比城里也差不了多少。”園長姚能斌告訴記者,萬豐幼兒園是利用萬豐小學閑置校舍改造的一所公辦幼兒園,二樓是小學,一樓是幼兒園,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今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為防止孩子們互相干擾,對學校學生與幼兒園幼兒的活動空間進行了分隔。幼兒園設(shè)有小、中、大三個學前班,現(xiàn)有入園兒童27人,配有兩名幼師、一名保育員和一名炊事員,配置了現(xiàn)代化玩教具、滑梯等游戲器材,學童每學期每人總費用1000元。幼兒園每個教室都配上了空調(diào)、衛(wèi)生間、小床鋪、活動室,一應(yīng)俱全。
見到記者在采訪,住在隔壁的村民胡麗萍特地趕過來,不住地夸獎村里新建的幼兒園。胡麗萍說,她的兩個孫子都在這里上學,大孫子在上小學二年級,小孫子在上幼兒園中班。 “兒女們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只回來幾趟,兩個孫子全由我來照顧。 ”胡麗萍說,以前村里沒有幼兒園,她一邊要干農(nóng)活、一邊還要照看小孫子,通常是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 “現(xiàn)在可好了,每天把孫子送進校園,下午再接他們回家,干農(nóng)活心里也踏實了! ”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一陣童聲從幼兒園中班活動室傳出來。記者透過玻璃窗向里看,只見十多個孩子端坐在座位上,正跟著老師搖頭晃腦地念著。隔壁的大班活動室內(nèi),在一位年輕女老師的指揮下,一個小男孩正站在前面表演唱歌。“村里幼兒園建起來后,縣教體局派來了兩名新招考的幼教老師。 ”姚能斌介紹說,她們都是幼教專業(yè)科班出身。
時間已過11點,廚房里飄來陣陣飯菜香。記者循著香味走進廚房,只見里面干凈整潔,并設(shè)有操作間和儲藏間。操作間內(nèi),炊事員正在把飯菜分裝到不銹鋼盤子里;儲藏間里,配有冰箱和消毒柜等。“葷素搭配,三菜一湯。 ”這位炊事員告訴記者,孩子們午餐都是按照這個標準配餐的,食材都是每天從市場上采購的,新鮮又衛(wèi)生。 “農(nóng)村幼兒園建設(shè),得益于國家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和省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銅陵縣教體局副局長朱祥貴告訴記者,該縣目前學前教育項目落實到位資金1966萬元,已完成省三年行動計劃下達的9所中心園目標任務(wù),實現(xiàn)鄉(xiāng)鎮(zhèn)公辦園覆蓋率100%。同時,還利用閑置校舍改擴建9所幼兒園,增設(shè)12所附屬幼兒園。這些幼兒園投入使用后,基本解決了農(nóng)村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目標初步顯現(xiàn)。(記者林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