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在全球走紅,相關訊息在各大社交平臺持續(xù)“霸榜”。然而,隨著游戲的爆火,日前一名游戲主播在直播玩游戲時因出現“暈3D”癥狀,眩暈、嘔吐,不少網友也紛紛在評論區(qū)分享了自己長時間玩游戲頭暈目眩的經歷。這是怎么一回事?打游戲真的可以打到“吐”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科室醫(yī)生。
出現4種情況需警惕
“這種‘暈3D’的癥狀在醫(yī)學上叫做暈動癥。”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德路院區(qū)耳鼻咽喉科主任醫(yī)師曹峰介紹,暈動癥,是指多種因素導致人體對運動狀態(tài)錯誤感知的一系列生理反應,常見于乘船、車、飛機或其他交通工具時,所以又稱為暈車病、暈船病、暈機病等。
據了解,暈動病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主要由于前庭、視覺和本身感受系統(tǒng)的信息發(fā)生沖突而引起。近年來,隨著沉浸式的電子游戲和VR設備的出現,人們給這樣的暈動癥起名,叫電子暈動癥、虛擬現實暈動癥或3D暈動癥等。
“當我們玩游戲的時候,如果游戲的沉浸感比較強,大腦會將游戲畫面誤認為真實世界,我們的視覺系統(tǒng)感受到了大幅度和高頻率的運動,與此同時其他運動感受器官(如位于內耳中的前庭器)卻沒感受到任何運動。這樣一來,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和前庭系統(tǒng)收集到的信息不匹配,產生了沖突,導致人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
曹峰提醒,如果玩游戲時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出汗增多、視力模糊4種癥狀,意味著你很可能暈“3D”,不宜長時間連續(xù)進行。
緩解電子暈動癥記好這5招
“電子暈動癥”需不需要服藥?曹峰表示,因為感官沖突過程中涉及神經信號的傳遞,或者組胺分泌引發(fā)的惡心,所以抗膽堿能、抗組胺類藥物往往都能有效減少暈車,也能避免或減輕電子暈動癥。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藥物前需遵醫(yī)囑。“對于抗組胺類藥物,需要提前半小時到兩小時吃,等暈了再吃,就已經晚了。此外,暈車藥吃了會有犯困的副作用,所以一般人如果只是玩?zhèn)€游戲,不建議吃暈車藥。”
如何緩解“電子暈動癥”?曹峰建議,可以適當減小視野和沉浸感。“玩游戲的時候,視野大,玩家的沉浸感會更好,更容易把自己帶入角色中去。但這樣的沉浸感,反而會加劇電子暈動癥的癥狀。建議讓視野里融入一些房間里的物件,減少游戲畫面的占比。減少自己的沉浸感,讓大腦意識到,自己并不是在游戲中,而是在房間里打游戲。”
同時,玩家可以通過調整幀數、開關動態(tài)模糊、調整視野范圍、更改鏡頭靈敏度等對游戲進行設置,減少眩暈感。
此外,保持良好的姿勢和注意飲食也很重要。醫(yī)生建議,玩家可以坐在舒適的位置上,保持身體正直,避免低頭或過度前傾。在玩游戲或觀看電影前,避免過飽或過餓,同時減少攝入刺激性食物和飲料。“在玩游戲時,開個風扇吹點微風,或者是準備一點好聞的氣味,讓人體感受真實世界的刺激,都有助于減少電子暈動癥的癥狀。”
合報醫(yī)點通工作室 合肥通客戶端﹣全媒體記者 唐萌 實習生 林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