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老教小朋友剪紙
合肥晚報消息 在蜀山區(qū)南崗鎮(zhèn)雙墩村,69歲的侯業(yè)俊原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可他卻給自己攬了很多活——義務輔導村子里留守兒童的課業(yè)作業(yè),并培養(yǎng)他們學習電子琴、書法、剪紙、二胡等各類興趣愛好。
據悉,侯業(yè)俊從教46載,退休后又堅持在家免費教學7年。“只要有孩子需要我,我就一直這樣免費教下去。”老人執(zhí)著地說。
能教的課程他教了個遍
侯業(yè)俊是土生土長的雙墩村人。在他年少的時侯,村里十分貧苦,大部分人都不識字。17歲那年,比別人多讀了兩年書的他,就當上了鄉(xiāng)村民辦教師。1966年,在接受了正規(guī)的培訓后,他終于獲得了正式教師的資格。
侯業(yè)俊是位十分負責的老師。曾經一名學生因為家庭貧困面臨輟學,侯老就到處打電話求助,碰了無數個釘子后,總算給孩子找到了資助人。有些學生放學后沒人接,路上車又多,他就騎著自行車,將孩子們一個個送回家。
語文、數學、音樂、美術……教書46年,能教的課程他都教了個遍。村里幾乎所有的中青年,都當過他的學生。“有的家庭一家三代都是我的學生。”提起這些往事,侯老頗為自豪。
退休后開辦免費小學堂
2009年,侯老退休了,老伴也跟著松了口氣。“這么多年,他總是天天起早貪黑,忙里忙外的。這下總算可以歇口氣了吧。”誰知,現實很快讓她傻了眼。
閑不住的侯業(yè)俊,看到村子里有不少留守兒童,放學后作業(yè)沒人輔導,休閑時間無所事事。“來我家吧,我有空給孩子們輔導。”侯老的“放話”,讓村里不少老人很是高興,并紛紛將孩子送到了他家。
10歲的小月,爸爸媽媽在上海打工,爺爺奶奶年紀大,是個典型的留守兒童。一到周末和寒暑假,每天早上8點,爺爺就騎著自行車,準時將她送到侯老家。侯老不但給她輔導功課、教她彈電子琴,中午的時候還管飯。一直到下午五六點,爺爺過來接時,小月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侯老家。
拒絕高薪聘請只愿免費教學
侯老知道現在的孩子學習能力很強,家長也很重視其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為了能夠教會孩子們更多的知識,他在家還研究葫蘆絲、二胡、剪紙、書法等。學成之后,他又一一傳授給對此有興趣的孩子們。
11歲的思語,就是奶奶送過來跟在侯老后面學葫蘆絲的。最近,奶奶給侯老帶來了好消息,思語在云南參加了一項葫蘆絲大賽,并獲得了銀獎。
有人曾建議侯老在家辦個收費的輔導班,“沖您這名聲,家長們肯定都樂意交學費。”還曾有一位家長找到侯老,并提出愿意以4000元/月的高薪聘請他教自己的孩子。對此,侯老總是一臉嚴肅地予以拒絕:“要是收錢,那給孩子們輔導還有啥意思。我就是閑不住,自己會點啥,就想全教給孩子們。孩子們有所收獲,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多年下來,侯老在家里已經教出了百余位學生,也因此多次被評為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十佳關愛留守流動兒童“五老”志愿者。
“只要有孩子需要我,我就愿意這樣一直教下去。”侯業(yè)俊說。
記者 劉曉平/文 虞俊杰/圖
原標題:只要孩子需要,我就一直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