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皰疹性咽峽炎大爆發(fā)!比手足口病還厲害!》的微信在網上熱傳。6月13日,記者從省兒童醫(yī)院了解到,使用“大爆發(fā)”一詞有點嘩眾取寵,每年這個季節(jié)就是皰疹性咽峽炎的發(fā)病高峰。但近期患上皰疹性咽峽炎的小患兒漸漸多了起來。該院感染科主任陳必全介紹,“皰疹性咽峽炎”是小兒感冒的一種特殊表現,該病癥主要由“柯薩基病毒”引起,夏秋季多見,5歲以下幼兒易患。
嘴里長皰流口水 食欲明顯下降
合肥男孩東東今年2歲,最近兩天總是哭鬧不止,并且一直發(fā)燒,最高時燒到39.3度,在安徽省兒童醫(yī)院,家長被告知孩子患上了皰疹性咽峽炎。“孩子哭鬧非常兇,不吃不喝,還一直流口水,口水特別多。”據東東爸爸介紹,看孩子發(fā)燒,他就想給孩子喂點水,但是孩子不僅不喝,偶爾咽下水后還哭得更厲害了。
對此,安徽省兒童醫(yī)院感染科主任陳必全解釋,患兒的這種表現是因為皰疹潰瘍后造成咽部疼痛,孩子太小,言語表達不清甚至不會訴說,只能以拒絕吃喝來減少吞咽帶來的疼痛。不少家長來醫(yī)院以后都會問,為什么孩子的口水會突然那么多,這其實是因為孩子咽部皰疹部位疼痛,不愿意吞咽造成的。通常,發(fā)生皰疹潰瘍的位置較隱蔽,很容易被家長忽視。當出現皰疹性咽峽炎時,多數孩子血液中白血球不升高或下降(細菌感染時白血球常常升高,病毒感染白血球正?;蚪档?。
與手足口病有區(qū)別 但發(fā)病后需要隔離
據悉,皰疹性咽炎臨床癥狀有發(fā)熱、咽痛,在口腔里、軟腭上和懸雍垂上出現小皰疹。皰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圍紅暈,以后變成發(fā)亮的皰疹,破潰以后變成小潰瘍。多數可見丘疹、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孩子往往因為咽痛而流涎、拒食。嬰幼兒因為不能訴說咽痛,所以日夜哭鬧,不能睡眠。一般病程在 7-10天左右,患病的孩子會突然嘔吐、高溫在39℃左右,不想要吃東西。
陳必全表示,“皰疹性咽峽炎”實際上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多發(fā)于5歲以下幼兒。“這種病有些癥狀和手足口病很像,比如孩子會出現皰疹。不過仔細觀察,還是會發(fā)現兩者有所不同。”陳必全稱,手足口病除了發(fā)熱和口腔出現皰疹外,手心、腳心也會出現紅色的皮疹。“皰疹性咽峽炎的癥狀一般是嗓子、口腔出現皰疹、孩子進食困難,嬰兒甚至會拒食拒水并且口水明顯增多,手足口病患兒口部疹子和潰瘍偏口腔前側(唇部)及口周。”此外,陳必全介紹,相對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更不易出現重癥。但是和手足口病一樣,皰疹性咽峽炎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一旦發(fā)現孩子患病除了要及時帶孩子就診,并且要注意和其他孩子隔離,避免疾病進一步傳播。
可預防可治療 家長不必恐慌
近日,一篇《皰疹性咽峽炎大爆發(fā)!比手足口病還厲害!》的微信在網上熱傳。對此,記者也采訪了陳必全,咨詢該內容真實與否。
陳必全告訴記者,使用“大爆發(fā)”一詞有點嘩眾取寵,每年這個季節(jié)就是皰疹性咽峽炎的發(fā)病高峰,而且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發(fā)病趨勢沒有太大變化,也沒有很多重癥患兒,家長們大可不必過于“恐慌”。
“皰疹性咽峽炎可預防可治療,家長平時可以引導孩子養(yǎng)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凈水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居室要勤通風,并督促孩子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及多休息。”陳必全建議,家中應該保持空氣流通,平時多注意孩子的日常衛(wèi)生,在病發(fā)的高峰期,讓孩子少去一些人口密集的場所。(王煒 記者 俞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