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地道的“愛奧尼亞柱建筑”,正是中央大學圖書館?!〗鹆晖韴笥浾摺《稳驶ⅰz
南京民國建筑中藏著多少根“愛奧尼亞柱”
這些南京民國建筑與《人民的名義》中的漢東省檢察院“同款”
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很多鏡頭在南京取景,其中在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qū)拍攝的鏡頭頗多。比如劇中的“漢東省檢察院”,其實就是東南大學大禮堂,“國家部委大樓”則是東南大學圖書館。
這些建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門前采用了高大的、民間俗稱的“羅馬柱”,使得整座民國建筑看起來顯得氣派、雄偉,用建筑學上的術語說,這樣的羅馬柱叫做“愛奧尼亞柱”。那么,像這樣擁有巨大羅馬柱的民國建筑,南京還有多少呢?
“漢東省檢察院”成“網(wǎng)紅”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qū)時,看到大禮堂前游人不斷,紛紛拿著照相機、手機留影,“這里就是《人民的名義》中的‘漢東省檢察院’??!”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探訪劇中的拍攝地。
在大禮堂前,記者看到一塊文物保護碑,上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央大學舊址”。原來,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qū)內(nèi)的很多建筑,是民國時期“國立中央大學建筑群”,包括大禮堂、圖書館、生物館、科學館、體育館、工藝實習場等。
國立中央大學建筑是在1921年東南大學成立后陸續(xù)建造的。著名南京地方史學者盧海鳴博士剛剛出版的《南京民國建筑》一書中,將國立中央大學建筑風格定位為“西方古典式建筑”,其特點是“以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柱式為構圖的基礎,突出軸線,注重比例,強調(diào)對稱,講究主從關系,這種建筑多被應用在宮廷建筑、紀念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建筑采取西洋古典建筑式樣的建筑外殼去包裝具有現(xiàn)代特點的使用空間,以此來顯示悠久的歷史和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
“簡單說來,這種建筑的一大特點,就是在外部立面采用高大的柱子。”建筑研究者告訴記者,這種柱子又可以分為屬于古希臘建筑體系的多立克式、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屬于古羅馬建筑體系的多立克式、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塔司干式和混合式。
這里的愛奧尼亞柱最集中
南京民國建筑中,西方古典式建筑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大部分均采用高大的愛奧尼亞柱,又以國立中央大學建筑為代表。此次《人民的名義》中的“漢東省檢察院”(中央大學大禮堂)、“國家部委大樓”(中央大學圖書館)都以巨大的愛奧尼亞柱,為其最顯著特色。
《南京民國建筑》介紹,南京最地道的“愛奧尼亞柱建筑”,正是中央大學圖書館。該建筑建于1922年至1924年間,由時任東南大學校長的郭秉文游說江蘇督軍齊燮元出資建造。設計者是西方建筑師帕斯卡爾。圖書館外部采用標準的愛奧尼亞柱式構圖,共有四根高大的愛奧尼亞柱,整個建筑造型嚴謹,比例勻稱,雄偉氣派,但細節(jié)裝飾又極其精美。
中央大學大禮堂就是現(xiàn)在的東南大學大禮堂,是東大標志性建筑,建于1930年—1931年之間,由英國公和洋行設計,新金記康號營造廠承包建造。大禮堂門廳立面上部也有四根高大的愛奧尼亞柱式立柱,頂部為鋼結構穹窿頂,呈現(xiàn)濃郁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古典式建筑風格。
在東南大學校園內(nèi)細細尋訪,可以發(fā)現(xiàn),采用愛奧尼亞柱的建筑還有多座,比如中央大學生物館(現(xiàn)為東南大學中大院)、中央大學科學館(現(xiàn)為東南大學健雄院)、中央大學體育館等,“可以說,中央大學建筑群就是南京愛奧尼亞柱最為集中的地方!”專家告訴記者。
新街口民國建筑采用16根巨柱
那么,除了中央大學建筑群以外,南京還有哪些民國建筑采用了高大的愛奧尼亞柱呢?
記者請教了多位民國建筑專家后得知,這樣的建筑還包括交通銀行南京分行、總統(tǒng)府門樓、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基督教百年堂、海軍部門樓、百子亭民國建筑、金陵神學院、譚延貽舊居、玄武湖涵碧軒、天祥里民居、奧地利公使館等,不勝枚舉。
位于新街口廣場東北角的民國建筑交通銀行南京分行,是南京民國建筑中采用愛奧尼亞柱最多的一座。交通銀行南京分行由上海繆凱伯工程司設計,新亨營造廠承建,建造于1933年—1935年。大樓正面朝南,門口有四根高達九米的愛奧尼亞柱直抵二樓。而在其外部東西兩側,還各配有六根式樣、高度相同的愛奧尼亞柱,柱腳勒線以及頂部塑花柱帽均做工精美。
十六根巨大的愛奧尼亞柱使得交通銀行南京分行堅固挺拔,渾厚凝重,顯示了銀行業(yè)主的雄厚資本和經(jīng)濟實力,也使其成為新街口地區(qū)最引人注目的民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