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市網(wǎng)訊 清明祭掃高峰已至,南京各區(qū)多部門和群眾正在投入到緊張的森林防火工作中。對于墓園、散墳數(shù)量集中的南京南郊鐵心橋,當?shù)?33名護林志愿者又迎來了每年中最繁忙的季節(jié)。為了守護當?shù)?.4萬畝山林,這些平均年齡近60歲的村民每年有8個月都在山上度過,有的甚至24小時吃住在山林里。一旦發(fā)現(xiàn)明火可以熟練使用風力滅火機,撲滅暗火有鐵掃帚,投擲一顆滅火彈能準確落在5米開外圓圈內(nèi)……他們是身懷絕技的護林員,也是文明祭掃的布道者。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雨花臺區(qū)鐵心橋街道高家?guī)焐鐓^(qū)附近的尖山腳下,61歲的村民司恒達正在13號崗亭外巡邏。群山環(huán)抱中,春天的尖山一片翠綠,連同韓府山、將軍山、牛首山等群山一起,構成南京南郊的“綠肥”。不過,司恒達卻無心賞景,他手提焚燒桶,肩扛鐵掃把,時刻緊盯著每一個進山的行人和車輛。鐵心橋街道轄區(qū)共有山林面積1.4萬多畝,是雨花臺區(qū)乃至全市森林防火區(qū)域的重中之重。轄區(qū)除了西天寺、普覺寺等大小墓園,山林里還散布著近萬座散墳,剛過去的周六、周日,每天到南郊祭掃的人流量已有數(shù)萬人次。司恒達所在的小山頭,高峰期一天也有數(shù)百人進山。
嚴查火種進山、宣傳文明祭掃、撲滅每一處星星之火,是司恒達的重要職責。為此,他參加過多次街道組織的森林防火技能培訓和消防演練,現(xiàn)在他可以熟練地使用多種消防設備。身手矯健的他向記者逐個演示了一番:30斤重的背負式風力滅火器主要用來滅一般明火,一桿鐵掃把是用來撲滅暗火,防止火勢蔓延;在5米開外畫一個圓圈,他猛地拉脫火繩,用力將2斤多重的滅火彈擲出,滅火彈“啪”的一聲炸響,白色的干粉滅火劑散落在圓圈內(nèi)……司恒達介紹,由于平時幾乎沒發(fā)生過火情,這些必備技能一般都用不上,他更多的任務的是對祭掃人進行文明勸導。記者看到,面前一個油漆桶被挖了個洞,改裝成焚燒桶?!叭绻腥瞬宦爠駡?zhí)意要燒紙錢,只能在桶里燒,燒完立刻撲滅?!彼竞氵_說。
從山腳往上走,每隔一段記者就能見到司恒達這樣全副武裝的“紅馬甲”護林員,其中不少都從事護林工作多年。早上7點半到崗,中午吃一份盒飯,下午5點下班,不論風吹日曬,白天時間司恒達都要堅守在崗亭附近200多米的責任段內(nèi),陪伴他的是崗亭里一只掛鐘和簡陋桌椅、保溫水壺、收音機等。從10年前開始,每年10月初到來年5月底,司恒達每年有8個月在山上度過。
在山頂摻望塔上的觀察哨崗,護林員張王辰和李金粉夫婦輪班上崗,每天24小時吃睡都在山林里。到達山頂?shù)呐_階高度有190多米,臺階有430多級,高度是中山陵臺階的3倍,爬上去要半個小時……雖然生活單調(diào),他們卻以此為樂?!白o林就當是鍛煉身體了,再說,我們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有感情了?!彼竞氵_告訴記者。
像司恒達這樣的志愿護林員在鐵心橋街道一共有133名,全部由當?shù)卮迕窠M成,平均年齡接近60歲。鐵心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森林防火責任重大,當?shù)卮迕褚苑阑馂榧喝?,參與護林工作熱情很高,除了護林員,街道各社區(qū)還有500人的應急分隊24小時待命,多年來從未發(fā)生火情。目前,街道每月為志愿護林員發(fā)放1000多元津貼,并購買了意外保險。今年該街道除了大量防火設備投入,還投資370多萬元在靜明寺附近新建一條防火通道,隨著清明祭掃高峰到來,所有人員已進入“一級戰(zhàn)備”狀態(tài)。
本報記者 李凱 本報通訊員 石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