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近距離為孩子操心
高考結束啦。對于孩子來說,人生中最大的轉(zhuǎn)折由此拉開;對于家長來說,這一天同樣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這是我們家長能近距離、面對面為孩子操的最后一次心啦!”在淮陰中學考點外,車先生說這話的時候,緊張、喜悅,甚至還有些淡淡的憂傷。
提起最近這一段時間以來的心情,車先生用“緊張”來形容。“心里特別緊張,因為害怕孩子緊張!”這話聽起來顯得有些拗口。車先生告訴記者,高考前,因為特別害怕孩子緊張,自己也就自然而然顯得特別緊張。“怎么可能不緊張呢?這可是最后一次面對面地為孩子操心了。”從出生,到現(xiàn)在18年的時間,孩子一直在自己的身邊,操心孩子的健康、操心孩子上什么學校、操心孩子學習……
高考完了,也就意味著孩子即將離開父母的身邊,一個人外出求學打拼。從此后,孩子的學習、生活……都將遠離父母。身為人父人母再想操心也不能像現(xiàn)在這樣了。想到這些,車先生在喜悅中,透露出淡淡的憂傷。晚報記者 何劍峰
去年是考生 今年是“路人甲”
高考結束,陪伴考生渡過這難忘的三天的,不僅僅有他們最親愛的父母,還有一群很有愛心的志愿者。
說起為何要參加淮師伯黎學社為高考服務的活動,大一學生小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實,最初動機不純,感覺自己好不容易從高三牢籠中掙扎出來,一年之后想看看高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雖然我不是這里人,也不是在這里考的試,但點點滴滴相似的畫面,讓我不禁回想去年高考的情景。”小萬說,唯一不同的是,心境不一樣了,今年是以路人甲的身份來看高考,可同樣也能感受到緊張的氣氛。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那些陪考的家長緊張的心情,去年我坐在里面參加考試,根本不知道家長們緊張的心情。”小萬說,這些陪考的家長,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非常辛苦,談論的話題都離不開孩子,明明非常關心考試,在孩子面前卻是謹小慎微,不敢提及,生怕給孩子帶來壓力。晚報記者 金義旻
單親媽媽想戀愛
在淮陰中學考點附近,記者遇到了一位來此送考的朋友——黃女士。提起孩子高考后最想做什么呢,黃女士恬然一笑:“好好地談一場戀愛!”
離異6年,黃女士一直獨自帶著兒子。面容姣好的她,剛離異的時候,很多朋友都張羅著給她介紹對象,期待她能找到一個好男人,重新組織家庭。然而,每次總是被黃女士拒絕。久而久之,朋友們也都不再為她介紹對象,突然聽到她想在孩子高考后談一場戀愛,記者不禁愕然。
黃女士告訴記者,以前之所以不愿意談戀愛,主要是因為孩子。“要照顧兒子上學,照顧他的生活。每天下班后,第一時間就是回家,為兒子忙吃忙喝,哪有時間談戀愛??!”黃女士說,“兒子學習還不錯。一本有些困難,二本是一定能夠考上的。等考上后,就有時間了。”說起這些,黃女士臉上露出甜美的笑容,“你幫我留意留意,周圍有沒有合適的男士。我做家務、烹飪的技術都很好的。即使做個后媽,也會好好地照顧好他的孩子,照顧好他的。”
兒子終于高考完了,即將開始獨立的生活。對于自己以后的生活,黃女士希望能好好地做回女人,不再僅僅只是個母親。晚報記者 何劍峰
昨日,又有工地施工擾民
6月9日,是高考最后一天,也是高考期間建設工地全天候禁止作業(yè)最后一天。但江蘇宏盛工程有限公司還是忍不住施工了。昨日,市環(huán)境監(jiān)察局對這家工地進行了立案查處。
當天早上6時許,執(zhí)法人員接到群眾舉報,市區(qū)一企業(yè)綜合樓一大清早就開始施工,吵得附近群眾,特別是即將參加最后一天高考的考生無法靜心休息。接到舉報后,執(zhí)法人員來到了現(xiàn)場。據(jù)市環(huán)境監(jiān)察局申報收費科科長崔強明介紹,當時工地上正在進行扎鋼筋、電鋸作業(yè)。對此,執(zhí)法人員當場責令建筑方江蘇宏盛工程有限公司停止施工,并對其依法進行立案調(diào)查。據(jù)介紹,這個工地將面臨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晚報記者 何劍峰 通訊員 閔毅松
考場外廣告?zhèn)鲉稳缣炫⒒?/span>
高考期間,在考生入場后,考場外等待著的家長們剛稍微閑下聊起天,瞅準商機的廣告商們便開始忙碌了起來。培訓機構、留學機構、職業(yè)院校、數(shù)碼賣場、旅行社、商店賣場……只要能和考生扯上關系的商品或服務,都能在此找到。天女散花般的廣告?zhèn)鲉嗡坪跽咽局蟾呖紩r代的經(jīng)濟大戰(zhàn)的開始。
“六七月份,每周五六日,只要憑高考準考證,就可以到我們店里免費辦理會員卡,還有30元的現(xiàn)金券哦!”昨日下午,某百貨商場的促銷人員一邊忙著散發(fā)著宣傳卡片,一邊還不忘向家長們介紹店內(nèi)的優(yōu)惠信息。一些企業(yè)還特意為家長們送上了宣傳袋,不僅裝著產(chǎn)品的宣傳材料,還人性化地為家長們裝上一小瓶純凈水。“我們特意趕著最后一場來發(fā)放宣傳材料的,之前大家估計也沒這心思看,最后一場應該心態(tài)都比較輕松了。”一名數(shù)碼產(chǎn)品促銷員工告訴記者。
對于這種宣傳方式,手上已經(jīng)收到五六張宣傳單的市民李女士向記者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感覺效果不大,會當廢紙扔掉吧。”而對于宣傳單上的內(nèi)容,李女士也表示不可輕信。她指著一張某職業(yè)學校的招生簡章希望其他家長能擦亮眼睛,“像這種還是需要慎重的,也要好好查查,免得上當受騙!”
晚報記者 李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