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淮海晚報報道了《她想擁著滿是陽光味道的被子入眠》,阿彩需要一個晾衣桿,好在冬天時能把家里的被子曬一曬。報道見報以后,有兩位市民給記者打來電話。
市民袁女士說,“我家里有女兒不穿的羊毛衫等冬天的衣服,可以送給阿彩,只要她不嫌棄。”袁女士表示,阿彩這個女孩,早在第一篇報道見報時,她就在關注了,現(xiàn)在這個小姑娘生活很困難,自己也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幫她一下。“衣服都是好好的,只是我女兒穿不上了,阿彩應該都可以穿的。現(xiàn)在冬天這么冷,她可別凍感冒了。”袁女士說,自己先回去把衣服收拾收拾,今天再聯(lián)系記者。
另一位市民也與記者聯(lián)系,他想給阿彩送一點錢,“我是在淮安打工的,父母早就不在了,這個小孩跟我的命運很像,我希望她能好好學習,熬過眼前困難的時刻。”這位市民不愿意透露姓名,他表示,錢不多,自己不太好意思說。
目前為止,晾衣桿的事還沒有著落,如果有市民愿意給阿彩裝晾衣桿,請撥打15950378731聯(lián)系記者。
晚報記者 李蓉
關愛不斷 錢奶奶又收到不少衣物
昨天,對錢奶奶的愛心捐助依然在延續(xù)。退休的吳阿姨和老伴送來了錢物;查女士特意請假,為錢奶奶送來衣服被褥;周阿姨及一對不愿透露姓名的夫妻將衣服被褥直接遞到了社區(qū)……這些承載著濃濃愛心的物品讓錢奶奶感動不已。
昨天上午九點半,記者在三中門口見到了查女士。查女士在一家物業(yè)公司工作,得知錢奶奶家的困難之后,她向公司請了假,帶著被子、衣服等物品與記者相約見面。在記者的引導下,查女士將東西送到了錢奶奶手里。東西送到之后,查女士趕忙返回單位上班。
查女士剛走了一會兒,吳女士和老伴劉先生就帶著東西來到社區(qū)。老兩口家住東大院,如今已經(jīng)退休在家。昨天,兩人騎著電動車,為錢奶奶帶來了棉衣、被子、藕粉、豆腐乳等物品。劉先生還將200塊錢交到了錢奶奶手里,讓她買些過冬的必需品。吳女士說,今后她會常到錢奶奶家走走,如果發(fā)現(xiàn)她有什么困難,一定會盡力幫忙解決。
新村社區(qū)的夏主任告訴記者,前天下午,有幾位熱心市民將東西直接送到了社區(qū)辦公室里。昨天上午,在社區(qū)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了擺放整齊的被褥衣物。夏主任告訴記者,這些東西是一對夫妻和一位姓周的阿姨送過來的。這對夫妻沒有留下任何個人信息,而周阿姨也只是說自己住在上海路,從晚報上看到錢奶奶的事情以后,將東西送了過來。在社區(qū)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將東西轉(zhuǎn)交到了錢奶奶手里。
短短兩天時間,家里不僅有了過冬的被褥衣服,還收到了食品和愛心捐款,這讓錢奶奶很感動。錢奶奶說,自己年紀大了,家里境況也不好,如今能得到這么多幫助,要感謝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士,“別的我給不了大家,只能說聲謝謝了,謝謝你們!”
晚報記者 李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