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在這滴水成冰的冬日里,人們更愿意呆在室內(nèi)躲避嚴寒。然而,一對年近七旬的老夫妻,卻沒有這樣一處溫暖的庇護所。沒有房子住,他們只能窩在一間在橋洞里搭建的小棚子里。這樣的事情真實地發(fā)生在承德北路的鹽河橋下。
凄苦
吃不好 住不好
取水就像爬山
22日,熱心市民撥打淮海晚報新聞熱線89880110稱,有兩位老人住在承德北路鹽河橋的橋洞里,讓人看了于心不忍。
當天下午1時許,記者趕到時,兩位老人正站在破爛的小棚屋旁吃飯。冬瓜和白米一起煮成的飯,就是兩位老人的午餐,飯里看不出一點油水,也沒有別的下飯菜。
記者看到,在大橋底下的泥地上,有一間用木板、帆布搭建起來的小小的棚屋,就是兩位老人的“臥室”了,黑乎乎的棚子里面擠著一張鐵床和一些破舊的衣物。在棚屋的一旁,支著幾根舊竹竿,上面搭著防雨布,這就是兩位老人的“起居室”和“廚房”了。
一口水缸、幾個暖水瓶、幾張撿來的爛得不能再爛的木椅木凳,就是這里全部的擺設(shè)。
老大爺名叫夏如樸,今年69歲,老伴姓李,今年68歲。他們是淮陰區(qū)楊井村八組居民。“我們也不想住在這里,可沒有地方住啊!”夏如樸老人說,橋底下見不到陽光,而且風(fēng)大,住在這里“冷得很”。“來來往往的車也很多,夜里吵得也睡不好覺。”
住在這樣的橋洞里,用電對于他們而言成了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就連生活用水也成了很大的困難。“河水臟得根本不能吃。”夏大爺說,他們只有從很遠的村里提水過來。“連路都沒有。每次從河邊的泥地上爬過去取水,跟爬山一樣。”
悲苦
大兒病 小兒死
女兒生活艱難
記者到達橋洞時,正好碰上夏大爺?shù)呐畠合呐窟^來探視父母。“我也不想讓父母住在這里受罪,可我也實在沒有辦法。”夏女士介紹說,她還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小的時候因為生病,頭腦不太好使,家里生活很困難,現(xiàn)在住的是岳母家的房子。小弟弟前兩年因為車禍去世了,留下弟媳住在娘家,生活也很艱難。而她自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丈夫的一只眼睛還殘疾了,也是相當?shù)牟灰住?ldquo;我要是有地方也不至于讓父母住在這里。”說到此處,夏女士眼角有些泛紅。
“我母親以前得過子宮肌瘤,后來沒治好引發(fā)了炎癥,現(xiàn)在小腹上鼓起一塊大包,不能受涼,一受涼就會復(fù)發(fā)。”夏女士說,本來也想租套房子給兩位老人住,當時房子都已經(jīng)聯(lián)系好了,東西都拉過去了,人家不肯租了。原因就是看見兩位老人年紀大了,身上也有病。“我母親精神狀態(tài)也不好,因為我小弟的事動不動就哭,人家看見這樣子更不肯租了。”
“我們現(xiàn)在一個月的生活費就120塊錢。”夏大爺說,他們沒有其他收入,也沒有辦低保,只能依靠每人每月60元的新農(nóng)保。“女兒有時也給一些錢,但她家也很困難。”
夏女士說,希望相關(guān)部門能夠伸出援手,解決一下兩位老人的實際困難,至少不要讓他們再住橋洞。
如果熱心市民愿意幫助這對可憐的老夫妻,請撥打15189552490與記者聯(lián)系。
晚報記者 傅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