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2時許,56歲的周步鋒正在市區(qū)櫻花歡樂園門前招呼著來來往往的游客。他的職業(yè)是保安,干這行已有10年時間。不過,令他郁悶的是,在這10年的工作履歷中,他似乎一直是個“漂流者”,總是在頻繁的“跳槽”中。而這一次,他希望是保安生涯的最后一站。
“這邊挺好的,老板人不錯,工資也可以。”周步鋒說,他是去年底到櫻花歡樂園上班的,每個月1300元的工資都能按時足額發(fā)放,這讓他很滿意。
滿意的不僅僅是工資問題,在周步鋒看來,保安是不受尊重的,這才是他頻繁“跳槽”的主因。他介紹說,他的上一份保安工作是在淮陰區(qū)某小區(qū),“名義上是保安,其實就是個打雜的”,小區(qū)里的垃圾清理、水電維修、下水道疏通等等,物業(yè)上只要一個電話,他就得馬不停蹄地趕過去,“得不到任何的尊重和理解,更談不上工作的成就感”。
“尊重你的人會尊重你,不尊重你的人就不會尊重你”。周步鋒說,首先保安干的活不受尊重、不理解的業(yè)主也不尊重你,長期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一些保安連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
“這種沒有尊嚴的環(huán)境,當然需要新的風氣來改變”。周步鋒說,最近他也留意到淮安正在開展“新時期淮安精神大討論”活動。他理解的“精神”就是一種尊嚴,或者說尊嚴至少是“淮安精神”的一部分,讓每個人都能在一種和諧、包容的“新精神新環(huán)境”的氛圍中,有尊嚴地工作、生活,得到認可。
如果說,受尊重是“周步鋒”們對“淮安精神”的最大期待,那么尊重本身就應當體現出對人的尊重以及對工作本身的尊重,也唯有如此方能體現出人的價值。
晚報記者 卜英寶